14.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阅读思考:
孔子以为,贫穷而不报怨,很难做到;富裕而不骄傲,则比较容易。
先说“贫而无怨难”。
孔子说他有个学生叫颜回,"一箪食,一飘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什么意思?颜回住在破屋穷巷里边,吃饭简单得用清水冲,够穷吧!但颜回有乐处。他的乐处在哪里呢?这得从他老师孔子那里去找。孔子说颜回“好学",能够"三月不违仁",并且“君子固穷"。"仁"是孔子所提倡的最高的修养标准。颜回能够恒守仁道,纵然贫穷,不移其志。这就是颜回乐处。颜回有乐,自然贫而无怨。但颜回是孔子德行操守最高的学生,修养达到他所拥有的境界太难了。比如象孔子,他说自己“邦无道,富且贵耻焉"。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如果我是贫穷的,那是邦国无道的缘故;假若孔子过上了穷日子,他一定会报怨,那是因为他的邦国无道。孔子作为圣人,尚且因贫穷而生怨,何况是一般以过上富裕生活为目的的普罗大众呢?所以说,“贫而无怨难"是有道理的。不仅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而且它还可以作为警示语告诫统治者。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如果不想办法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长时间的清贫,无论对于君子,还是小人,几乎一切普罗大众,他们都会对统治者产生怨气。等怨气积累得差不多了,估计就该天下大乱,江山移主了。
再说“富而无骄易"。
子贡初拜师时,曾请教孔子:"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好!但不及富而好礼。”说明“富而无骄",是拥有财富之人最基本的修为。因为以追求财富为目的的人,随时会面对市场上的竟争,而骄傲则会丧失警惕性,影响取舍的判断力,搞不好会造成生意失败,丢失财富。所以,生意人一旦碰上对手,都会小心应对,提高警惕,哪里敢骄傲呢?这说明“富而无骄"有一个主动性在里边,故孔子说:“富而不骄易。"当然"富且骄"的纨绔子弟亦不在少数。中国有“富不过三代"之说。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们,他们怎知道创业之艰苦?不过一旦骄横恣肆,甚至飞扬跋扈起来,家里的景况开始衰败,甚至转贫,会是很快的。而孔子教导子贡的"富而好礼",是希望子贡心中要有一个"仁"存在。有了仁在,做生意就讲诚信,不欺弱,追求公平交宜,甚至在关键时候能够散财济众。子贡长期受夫子仁道思想浸淫,最终成就一代儒商,就是因为这个"富而知礼"。而大多数富而不知礼者,则容易"为富不仁"。比如为了谋取暴利,他们会"欺行霸市","囤积居奇",甚至挺而走险,贩卖违禁之物。这样做只为吞噬不义之利,而他们自己也成为了不仁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