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
向雄读《论语》之十四:不知足

向雄读《论语》之十四:不知足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6-03-24 09:19 被阅读71次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第十四)

穷困的时候,能做到不谄媚,不向权贵低头,这很好,有股堂堂的正气;富贵的时候,眼睛也不骄傲地往上看,仍能平等地与人相处,这更好。可孔子认为还应更进一步,穷困的时候要能安贫乐道,富贵的时候要能不骄傲而用礼来节制自己。所以,能在富贵的时候不骄傲相对容易,而在贫困的时候不怨天不尤人,很难。

自己处在哪个地位,穷困、富贵、中产?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是否有谄、有骄?能否做到乐道、好礼?

常言道:知足常乐。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往往是在得不到更多的物质满足,或者追求不到的时候就会说知足常乐,一旦有能力和机会去追求物质,这欲望又怎么会满足呢?

既然欲望都是贪,都是不知足,不如把这贪心放在精神上。

看书是一个好选择,但要选择应当看的书,所谓“博学”,并不是看的书多就算的,学问或每个流派,就如同街上的一间间店面,若只是溜达着路过,而不进门去看看,那么也就不会深入了解,仅知其名,不知其实,虽能与人高谈阔论,却也只是皮毛而已,“虽多,亦奚以为?”

所以,博学,不是杂学。以往自己的理想是做个哲学家,拿着书就看,西哲、马哲、中哲,稀里糊涂地看了一大堆,按论文格式写了一大堆,自以为博学了,其实只是杂学,或者说,看上去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懂。接触了儒学之后,才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有愿望去看看儒学的“百官之富,宗庙之美”,于是,每年都会清理书架,不断地把当初买来的宝贝书送人或丢到杂物房,尽量做到真正的博学。

不喜欢看书的,还可以听讲座,当然还是要选择好的讲座,官方的,还是算了吧,按剧本来讲,不走心,只有概念和故事。

还可以找朋友交流、交心,自然要找益友。若有机遇,能亲近有仁德的人,或能“就有道而正焉”,那就更好。实在没有,那就回到书本,拜前圣往贤为师,或与之为友。

有了对精神的“贪欲”,才会不知足,也才能“日日新,又日新,做新人。”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十四:不知足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 向雄读《论语》之:《论语》怎么读

    “专家们”看《论语》都往高处拔,总结个一二三四点,归纳个五六七八条,要么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吸引眼球,...

  • 向雄读《论语》之:形象

    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

  • 向雄读《论语》之:毁誉

    “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于世,免不了毁谤与赞誉,甚至,毁誉成了为人与做事的动力和压力。“闻誉则喜,闻毁则...

  • 向雄读《论语》之: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迷惘无...

  • 向雄读《论语》之:无欲则刚

    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修养,不是等到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体现,反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更能反映内在的品德。对此,子游就表达得很...

  • 向雄读《论语》之:见利思义

    孔子周游列国,也获得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不用去追求富贵就能得到,如齐景公给孔子的待遇就是“季孟之间”,孟孙、叔孙...

  • 向雄读《论语》之:德治

    古代君王集权力于一身,一言一行均可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儒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无不把注意力放在君王身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十四:不知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lr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