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怡: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庸》

陈怡: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庸》

作者: Kosskiki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21:46 被阅读0次

        11月15日晚六点半,澄园书院邀请东南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大学教学》主编、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陈怡在澄典书屋二楼开展了一场关于《中庸》解析的讲座。

        陈怡教授开门见山指出中国的主要的三大学派,儒、佛、道,将中国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而儒家是其树干,儒家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陈怡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序,从历史发展的阶段入手,将儒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尤其从《礼经》为重,讲了其中的《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的影响力。接着在《礼记》的目录了标注出了五个重要篇章。陈怡教授认为其中是以《中庸》为最重要,它是儒家主要思想的浓缩,教育哲学与人类哲学的论著。以朱熹在《语类》中对四书的解析为引子,陈怡教授认为四书规划了人的一生,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而关于《中庸》的作者,尽管多有非议,陈怡教授还是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认为某些不合时代的词句是后来学者添加,并不足以质疑。对于《中庸》名字的解读,陈怡教授先是解读了朱熹对于其的看法,接着通过庄子在《齐物论》中“庸者,用也”,明确自己对“庸”的看法。对于《中庸》结构的划分,教授重点讲解了朱熹与美籍华人杜维明的看法。最后在思想方面,教授认为以“诚”为基础,以“中”为方法,以“和”为目的,方能“天人合一”。

        然后,陈怡教授分章分析了儒家人性修养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强调《中庸》中的“使命”方为人的本质属性。更是通过“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将《中庸》比作饮食,但正如很少人能尝出味道,读懂《中庸》是很困难的。

        最后,陈怡教授提出做自己感兴趣热爱的事情,才能做好,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要反复多次阅读《中庸》,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奥义。

相关文章

  • 陈怡: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庸》

    11月15日晚六点半,澄园书院邀请东南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大学教学》主编、全国高校大学生文...

  • 中庸之道与项目管理

    【引言】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中庸之道是看待事物和解决矛盾的大智慧,本文介绍了中庸之道的基本思想,梳理了使用中...

  • 中庸之道

    很多人说中庸,什么是中庸,中庸是处世之道,是待人接物之道;说到底,中庸就是道,是中国人的道。这种“道”就...

  • 《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49章【延伸阅读】

    “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对中国人人格的塑造 一提到“中庸”,人们的理解大都是“平庸、折中、调和”,这是对儒...

  • 中庸之道的真实含义

    中国人都普遍熟悉中庸之道这个名词,但是不少人都根据字义错解了中庸之道的真正含义,以为中庸之道就是凡事折中处理、...

  • 中庸之道

    谈起中国人的智慧,离不开中庸二字。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儒家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

  • 【南怀瑾老师】何谓《中庸》

    何谓《中庸》 本文摘录自 《话说中庸》 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同学们,大概很少听过《中庸》这个名称了,如果...

  • 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一讲)

    我们中国人最讲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养生之道、儒家经典,甚至风水布局,都脱离不开中庸的思...

  • 玩味《中庸》:何谓中庸之道?

    谈起中国人的智慧,离不开中庸二字。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儒家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怡:中国人的大智慧——《中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gt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