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语数老师中常争论的一个话题是:语文就是字、词、句,多读、多写几遍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不像数学,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上一天还是: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不同,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着的,是可以不求甚解,慢慢明白的,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做暖窝,生柿子也可以慢慢捂熟的。
仔细思考,语文就是语文吗?数学就是数学吗?他们真的可以一分为二吗?语文可以用课外阅读暖窝,难道数学就不能用课外阅读暖窝吗?
语文的阅读分析能力高低,折射在数学中,在数学问题解决中阅读理解,如果没有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做铺垫,何谈数学的阅读理解。学生解决应用题前,需要阅读理解,要读懂题意,抓住问题的关键,提炼数量间的关系。这些基本功都源于语文的素养。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承载,所以说语文的还坏直接影响到数学的学习,学好语文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语文素养的培养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与写作。所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达到“你好我也好”的双赢,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阅读呢?
我想要开设数学阅读课程。因为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历程中都凝聚着太多震撼人心的故事和思想,我们不仅要学习数学的知识,也应该了解每个知识背后的小秘密以及蕴含的深刻思想,因为这些小秘密和蕴含的深刻思想正是引领儿童思维进一步创造的力量源泉。关于具体的实施策略我是这样想的:首先,教材当中已经给我们提供好的数学阅读资料我们应该重视起来,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以及解决问题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其次,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数学阅读课,借鉴语文的阶梯阅读。低年级以绘本类阅读为主,不同的年级阅读课上,可以阅读文学类、故事类的书籍,也可以阅读数学类、英语类的书籍。这里我也找到了一些适宜的小学数学阅读书籍:《我超喜爱的趣味数学故事》(适合1—2年级)、《好玩的数学》(适合3—6年级)、《数学王国历险记》(适合2—6年级)、《玩转数学》(1—6年级)等等。
总之,重视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搞笑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高效的学习效率。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也作用于学生的终身,幸福与他的整个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