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的好课文,语言学习的大宝库
—— 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
感受:
1. 课标 第二学段 “阅读与鉴赏”中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课内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余老师的这节实录思路清晰,通过三个板块的教学,通过三读将目标落到了实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40778/ada9dd16646d24a7.jpg)
在落实以上教学目标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
2.解读不同,教学处理方式就不同,主问题的设计也不同,侧重点更不同。
余老师在这节课中主要注重大量的语言积累,所以他将主问题设计为——我发现课文是围绕“多”这个字来写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表示多的词语和句子。
回想我们这一课的教学,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当时将主问题设计为:从哪里可以看出西沙群岛富饶?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进行教学,落实本单元的要素——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一段话。在落实主问题的时候,进行一个朗读的训练。
话题1:
1.我们如何来设计每篇课文的核心主问题?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提供了具体的学习任务(问题),确定了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明确了做什么。但是,为什么做(学习目标和内容)、谁来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怎样做(活动程序和工具支持)、做到什么程度(活动评价),没有给出明示,当然从教材的编写角度来说也不需要给出明示。正是如此,给教材的使用者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基于学习活动模型,关联其他要素,系统思考,整体设计。
举例:三下《守株待兔》
我们可以将课后题二: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鹿角和鹿腿》课后题一是朗读课文,体会鹿的心情变化,二是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结合这两个要求,我将本课的主问题设计为:关于腿和角,鹿前后的想法分别是什么?是什么事情让路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完成转折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40778/75c4adc24d27bc66.jpg)
2.针对“一段多练”结合我们三下的课文,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结合文言文《守株待兔》一课,分享自己的一段多练方法:
方法一、故事是用来讲的,也是用来读的。这么遥远的故事,一般老人家开头会用:
很久很久以前……
耕者有田……
忽见一兔……
见状……
可是……
这样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很好的背诵课文。
方法二:创设情境读,体会人物的想法。
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会想些什么?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不喝,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了,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旁人好心劝说的时候,农夫仍然……
这样创设情景读,学生更能体会农夫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