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男孩伊桑对世界充满好奇,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非常有想象力。但同时,他学习不好。写字会写反,算式算出莫名其妙的答案,平常还十分调皮。
在老师、父母眼中,伊桑学习不好,是因为“蠢”“懒”“不专心”“不努力”。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亲将伊桑送去寄宿学校,希望严格的寄宿生活能让儿子安分学习。
寄宿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注意到闷闷不乐的伊桑,同时发现伊桑学习不好,不是因为不认真学,而是因为有读写障碍:
考卷上的数字,在伊桑脑中幻化成一出宇宙大战,但他并不懂数字代表的意思;
列队行进时,伊桑要仔细思考该摆左臂还是右臂,以致跟不上队列节奏;
老师口中的语法,像连珠炮似的,听得伊桑一脸懵。
父母和老师没有看到伊桑的困难。他们批评、质疑,非但没帮伊桑解除困惑,还令他越来越无助,直至愤怒:撕掉书本,毁坏文具,扔掉书包,逃离学校。
伊桑开始恐惧学习,幻想那些不懂的知识是毒蜘蛛,从四面八方涌向他、害他,对最爱的画画也不再有兴趣。
这是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读写障碍。但是所有学习不好的孩子,都像伊桑一样有着他们自己的困难。
家长不懂或者忽视了这些困难,孩子又不会求助,那么原本可以克服的困难将演变成厌学。
为什么家长看到孩子表现不好,就会怪他们态度不认真?
一方面,家长缺乏教育相关的知识,不了解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比如儿童7-9岁处于符号认知与阅读能力阶段,10-12岁处于数学推理逻辑思维阶段。不考虑孩子发展阶段的局限,对孩子持有不合理期待,家长就容易焦虑。
另一方面,家长不理解人的能力存在差异。即便到了理论上的某一发展阶段,不同的孩子能力水平会有差异,同一个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也可能有差异。
家长不承认这一点,就会固执地希望孩子什么都能做好,还能做得和别人一样好。如果做不到,就是态度有问题。
其实人人都有过“能力不行”的经历,只是一些家长忘了他们曾经学习上的痛。
@银寅
我学拼音的时候,写a、u这种要拐弯儿的字母,怎么都写不好。同桌写字又快又好,常常让我觉得有压力。现在我知道了,当时我5岁,同桌都快7岁了,年龄差距带来手部肌肉发育不同,所以刚开始学的时候,写得没人家好也正常。
@宝琴
初二学勾股定理那些代数知识时,别的同学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我听很多遍都不懂。每次看到那些知识,不自觉地感到压力山大。后来下决心问同学,需要人家解释很多遍,我才明白。明白后才觉得原来真的很简单,自此最爱勾股定理。
@winne
我高一的时候,理科成绩比较差。当时的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说我“接受能力不行”。我很喜欢那个老师,所以当时挺伤心的。后来我自己慢慢发现,我不擅长的地方会接受得慢一点,喜欢的东西则会比较快。比如,我体育一般都是优。
回溯过往经历,我们才想起,很简单的事情对当时的自己来说有多难,后来又是怎么克服的,也才能理解孩子的处境,懂得帮助他们。
孩子遇到了学习困难不可怕,只要多向老师、家长或者同学提问,就有办法解决。但恰恰是“求助”难倒了很多孩子。
一种情况是像伊桑一样,他也不懂自己有什么问题,无从求助。这需要靠细心、耐心、智慧的家长和老师去发现。
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不敢求助。
@宝琴
搞不懂勾股定理,我不敢问。那会儿青春期,自尊心强,不好意思问。
@瑛子
我那会儿习惯埋头做题,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和同学,怕他们说我“这都不懂”。
怕别人笑话,是孩子不敢求助背后的普遍心态。
其实人生来就能领会到求知的乐趣。小时候爬来爬去探索世界、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学会阅读、学会写字……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会做、学不懂的时候,产生无能感。
有人理解这种无能感,那么孩子为了得到“打怪升级”的爽感,会选择求助,获取“宝典”。而如果有人把“不会”说成是“做错了”“太笨了”,评判和否定他们,孩子则会产生消极的学习体验。像伊桑一样,挫败感越来越强,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回避。
孩子回避学习,看似是行为和态度问题,其实已经变成心理问题。家长只针对回避的行为进行整治,将责任推到孩子的学习态度上,并不能帮孩子喜欢上学习。
为了让伊桑学会正确书写、算数,尼克带伊桑画画、做泥塑、拼积木等,创造易接受、易成功的学习体验。
伊桑对学习的感受发生变化后,除了接受老师的帮助,自己也很刻苦。在别的孩子玩闹的时间里,他会戴着耳机听老师的讲课。
如果说厌学的孩子确实有学习态度上的问题,那也是因为他以前的学习感受不好。
消极的学习体验,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的学习状态,还会影响他成人后对学习的看法。
这次船长航线公益营前,我们做过一次大众调研。关于学习方式,60%以上的人选择“静静听课”,40%以上的人选择“阅读专业书籍”,选择“与一起学习的小伙伴讨论交流”的人仅为32%。
这份数据与我们以往实际观察的情况相吻合。
有的家长害怕参加学习,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肯定学不会。
有的家长听课没听懂,感到自己反应慢,get不到重点,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慢慢地就放弃了整个学习。
有的家长则怕暴露自己能力的不足,拒绝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不与其他家长交流,像学生时期选角落位置待着一样,只想“躲”着学。
这与孩子们面对学习困难时做出的反应如出一辙,也表明这些家长曾经有过不好的学习体验,所以不敢学、不敢问、不敢表达。
但来到航线上的家长,没有人是不愿学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渴望、对帮助孩子成长的迫切、对线上学习方式的新奇,和孩子求知时的心态是一样的。
只有用新的学习体验,转变自身原有的消极学习感受,家长才能学会为孩子制造积极的学习体验。父母和孩子在学习的问题上,才会少些焦虑,拥有更广阔的进步空间,踏上更长远的成长之路。
互 动
回溯过往,你经历过哪些学习困难?
现在你对学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学习故事~
- 作者简介 -
冰凝,船长梁晓玲品牌宣传团队成员,个人成长建构师,致力传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家校共育新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