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素称"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淮南,北拥淮河,南依舜耕,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红色火电的输出地、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故有“五彩淮南”之称。近日,安徽财经大学“五彩淮南考察团”利用暑期时间,开启了一段追逐“五彩淮南”的旅程,深入调研淮南特色文化,为家乡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
考察团队来自各个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淮南的“五彩”进行调研,以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与相关工作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周边的居民进行了交流,并将收集整理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他们,共为淮南的转型升级献出一份力。
淮南之红:技术监控减污染,环保发电传万家
淮南是一座被历史所铭记的新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皖电东送”再次将淮南推到时代的前台。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市民们对火力发电的方式褒贬不一,带着他们的疑惑,考察团来到安徽省第二个超百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淮南大唐洛河发电厂进行实地访谈。
工作人员向队员们热情介绍了火电厂的工作原理、生产流程和管理运作等方面,从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的误解,大家也就火力发电的环保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工作人员解释到,发电厂冷水塔冒出的“白烟”是对空气无污染的水蒸气,而非外界部分人所说的“污染气体”。负责安保工作的陈主任表示,时代发展促使绿色环保成为大势所趋,火电厂作为工业型企业,也朝着生态型工业转型。“‘宁可停机不发电,环保不达标也不可’,这是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火电厂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脱硫、脱硝、除尘等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智能化、自动化的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着排放数据,发电生产用水也会被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由于新能源发电的局限性,火力发电在现实生活中仍处于主力地位,其自身也转型升级,环保发电造福万家。
图为洛河发电厂管理人员与考察团队交谈淮南之黑:跳出煤圈破传统,产业新集力转型
淮南“以煤起家”,自发展起就被固化在“一煤独大”的思维中。队员们随机采访了一位路人,金先生说:“煤炭资源有限,如果还依靠煤炭开采来发展,后代又该如何发展?”淮南矿业集团的王书记和赵科长就煤炭产业的疑问进行细致的解答。
王书记介绍到,矿场在开采前会迁移当地的村庄和农作物,给居民提供新的住房,并赔偿农作物损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已经在多种手段的防治下达到较低状态,集团也推出“环保煤”即低硫煤和低产能煤矿板块,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开采后的煤炭主要有两个销售方向:自用和外销市场,还有部分通过海运或陆运等方式对外出口。针对开采造成的塌陷区会因地制宜改造成湿地公园或生态园,维护生态平衡。
目前矿业集团也朝着机械、化工、轻工业、金融等多个模块的综合型集团方向发展,王书记说:“矿业公司既是商品提供者,也是基础设施运营者,关闭成本高难度大的矿场、发展煤炭一体化、开发环保煤、转型综合型产业等,其实大部分矿业公司都已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战略措施。”如今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突破了传统观念,也让淮南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跳出煤圈发展新集产业,构筑非煤产业发展的新支撑。
图为淮南矿业集团王书记、赵科长与考察团队交谈淮南之绿:特色产业重生态,科学管理促绿化
“印象中被称为煤城的淮南,天空是灰蒙蒙的,道路两边满是灰尘,没想到现在绿化这么多,空气也好很多。”一位游玩的外地客指着条条绿荫道向队员们说道。如今的淮南正努力打造成一座宜居宜游宜学宜业的生态城,昔日的“灰”逐渐被“绿”替代,建设多个生态园及绿色林区。
考察团一行人在国力鸵鸟生态园内看到,除了养殖鸵鸟、山羊、孔雀等动物外,生态园还是淮南市政府大力扶持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内设大量采摘园区及生态餐厅,充分利用优势条件,打造体验式消费的新型农业果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生态园工作人员说道:“每逢周末假期,一家人就喜欢带着孩子来生态园参观、采摘,尽情地亲近自然。传统的养殖方式转型为体验式农家乐,不仅维护了园区树种,还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除生态园的建设外,淮南在林区的维护上也下足了功夫,把创建森林城市与林业发展相结合,彰显依山傍水、城林共生的城市魅力。“为了淮南努力从能源型城市向绿色转型,也为了给前来观赏的游客更好的绿色体验,我们也在林区维护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建设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林。”上窑森林公园管理部门负责人说道。城区内也紧随文明城市的浪潮加大绿化覆盖,道路两边郁郁葱葱、花团锦簇,十分整洁,各类保护绿化的标识也林立其中,全市都在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进。
图为考察队员在生态园内进行问卷调查淮南之白:规模经营促生产,豆腐传统扬万年
豆腐起源于淮南寿县,西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时的一次失误,让莹白细腻、鲜嫩绵滑的豆腐意外诞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并衍生丰富多样的豆制品和悠长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淮南豆腐已经从从旧的生产模式向着集团化、现代化、专业化迈进。
队员们来到寿县南麓的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块豆腐的诞生地”、“中国璀璨豆腐文化的发祥地”的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一睹豆腐工艺的风采。如今的豆腐生产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园内设立了豆腐文化展览馆,里面展现了有关淮南王刘安以及豆腐起源的神话传说记载,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豆腐的传统制作技艺展示。厂内完好保存了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制作方法以及制作工具,并有工作人员详细解说。
在豆腐文化体验馆内,游客不仅可以亲手感受制作豆腐的乐趣,还能体验到古代传统制作工艺的精妙。公司经理周小姐说:“每年都有学校组织学生以及家长周末带孩子过来体验馆,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的豆腐文化。”
干净的现代化厂房、整洁的生产流水、创新的文化体验馆等,都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结合的产物,淮南豆腐一面保护传统制作技艺,一面走向产业化、品牌化,将城市名片的影响力扩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品牌的突破,也必将推动这座城市在文化长河中散发璀璨光芒。
图为公司工作人员为考察团队讲解淮南之蓝:淮河水域育方土,加强治理安民心
淮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养育着流域内一代又一代人。淮南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淮水的灌溉,她为淮南带来水利资源、渔业和运输业的发达,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及洪涝问题日渐出现,淮南也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2015年以来,淮南市不断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对水质进行监测管理,同时加强岸边防洪工作,强化排涝泵站建设、运行管理和维修检查,确保汛期发挥作用。
考察团乘着月色来到淮河岸边,队员们注意到,高高的防汛台已经建设好,岸边的生活垃圾被清理干净,大大小小的警戒提示牌立在不同位置,渡口收费处的车辆也整齐通行,和昔日相比改变很大。通过访问淮河岸边的居民,队员们获悉,以前淮河水患不断、污染严重,附近的居民深受困扰,通过迁移低洼位置居民及淮河污染的治理,防洪排涝能力提高了很多。相关部门时刻关注水情变化,做好各方面防范准备,居民们笑着表示:“再也不用过汛期时就搬家的日子,也不会觉得水难闻了。”
图为考察团队在淮河岸边合照通过此次暑期调研机会,队员们纷纷表示在短短四天里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路人的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单位干部的殷切期盼,大家都记在脑里,暖在心里。同学们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在实践中彰显风采,不仅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还受到各个访谈单位的大力赞扬。
红色的火电、黑色的煤炭、绿色的园林、白色的豆腐、蓝色的淮河,队员们努力让他人更了解淮南城市的特色,打破固有的印象,为淮南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淮南也通过自身努力,从多方面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建设一个发展更科学、人民更幸福、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社会更和谐的“五彩淮南”,为“美好中国”出力。
图为“五彩淮南考察团”合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