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后进生”,我们现在一般描述为“学困生”,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不仅因为学困生会影响所谓班级应试教育的成绩,而且即使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来看,一个正常智力的儿童是不应该成为学困生的。所以,很多一线老师都会有一种执念,就是在学困生身上下功夫:家访,多辅导,多练习。但结果却令教师和学困生两败俱伤。对于教师来说,在学困生身上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习回报。对于学困生来讲,因为他们的知识背景本来就贫乏,知识的单纯累积和集中识记更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孩子表现疲惫不堪,但是收效甚微。
我们不禁要问,学困生是怎么行成的?首先文中第一段给出界定:“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两三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三四个星期就进行巩固性练习。”也就是说文中将学困生界定为,智力在沉睡或落后的人。
教育常规让我们了解到,学生学习困难无非有三种状态:不能学(生理因素或遗传因素),不会学(能力因素),不想学(态度因素)。不能学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先天低智商;功能性障碍(例如有的孩子有读写障碍症);还有一种是孩子自身生命气质所导致的功能性学习障碍,例如有的孩子非常偏科,往往表现得极端(作者三毛就是语文满分,数学单分),作者在文中所列举的学生“费佳”也是属于第三种情况,他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于是苏霍姆林斯基针对他的情况,专门为他编写了一个习题集,这些习题都是他爱读的故事性的,有趣的,与费佳生活实际高相关的,能激发他头脑风暴的题型,在不断的阅读题的过程中,引发他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最后他头脑中的疑问越来越多,于是他就开始了数学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式的学习,而且,作者在费佳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对他关注,专门挑选了适合他生命气质的图书让他阅读。这些间接经验以及教学的直接经验的累积,让费佳终于在五年级时成绩赶上来了。最后甚至他还成为一名机床调整技师。所以作者在文中强调:对于这类儿童,“第二套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减轻学困生儿童脑力劳动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教师能做的就是,为学困生挑选适于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的大脑充满兴奋,惊奇,赞叹,这对于他们的智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知道: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同时,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儿童的大脑,迫使他们的大脑加强工作。
老师们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而不是去补课!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相对来说,老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也就越容易一些。我们有必要相信,儿童的智力经过人为干预是可变的。教师可以两手抓,一手抓短期策略:儿童基础知识过关。一手抓长期策略:阅读,丰富儿童的智力学习背景。
另外,教师在面对学困生时,必须意识到,孩子是完整的活生生人,教师要给予儿童积极的正能量的鼓励,让儿童拥有积极的情绪,相信自己能行!给孩子以集体的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无论自己表现怎样,自己是被接纳的,被爱护的,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这样的话,师生就会营造出一个润泽的班级体,实现老师和儿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