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74299/4994a421d0abb29c.jpg)
昨晚11点的时候,还在看《蝙蝠侠·黑暗骑士》。到了11点23,我赶紧放下手机,关灯睡觉。
按照惯常的作息,大概会睡到7点多甚至8点多。然而,昨晚基本上一夜无眠。我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和失眠抗争,最后情绪一度激昂,终是没能睡着。
关灯后半个多小时,基本无睡意。但是碍于时间已晚,睡前贴的面膜要白费,就告诉自己:赶紧睡了。
1点多,看了眼手机,有些气恼。再不睡觉,脸要毁了!
2点34分,算了下还能睡四五个小时,虽然气恼还是深呼吸告诉自己,慢慢放松,慢慢睡。
4点32分,头疼地要命,满脑子乱七八糟的事,一边警告自己明天要上班一边气恼自己,睡前就不该玩手机,看看古书好了啊。
5点09分,刷了几分钟微信,眼睛疼、头疼,但放下手机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最后一次看手机,5点43。隐约听到楼下有人在清扫小区的卫生,有簸箕拖在地面的摩擦声。从窗帘的缝隙看过去,外面的天已经亮了七八分,太阳大概还没有爬起来,鸟叫声清脆又响亮,一声一声。
在5点59分零5秒的时候,我又拿出了手机,等到最后一秒跳到6点整,我想我这觉今天是没希望再睡了,顶着重重的头,决定起来。
拉开窗帘,一股凉风带着水气扑面而来。外面的天还带着点灰灰的青蓝色,拢着地面上的树树草草和偶有走过的人。我突然在想:是有多久没有起早了?有多久没有看到早晨的样子了?
-1-
“以前我以为日子是一天天过的,后来发现日子是一刻刻过的。这一刻开心,那一刻不顺,中间的平淡无波都可以忽略不计。”
以前上学时,基本是每日早起,尤其是高中三年。差不多大多数人最勤奋的光景也就是高中那段时间了。每天按时起床,天还未亮就开始读书、跑操,直到夜深人静,倒头就睡。
再后来,上了大学。没课的日子像涂了蜜的诱惑,黏得人不愿意爬出被窝。
但也有偶尔早起的日子,比如冬天抢图书馆的空调位置,比如考前的临阵磨枪,比如和同学一起去外面的城市玩。
大二时,和舍友一起报了团准备去泰山。那是我和舍友们第一次出去玩,本来是5点的车,4点刚到大家就都起来了。宿舍还没有来电,各人拿着自己的小台灯,打热水的打热水、洗漱的洗漱,临走前再三相互叮嘱了要带的东西。那时候还都特别省,每个人背的包里都是面包饼干的吃食,手里各提着一桶的1.5升的矿泉水。天还是黑的,有点冷,校园里基本上看不到人,就路边的路灯亮着,照着我们几个兴奋又不知忧愁的姑娘。
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早起,黑暗中闪着兴奋的光,清凉的空气满是激动的火热情绪。之后再想起以前的日子,只记得那天早晨的那一刻,再前再后的日子都消散地看不到一点影子。
-2-
“起早的日子总是特别悠闲,修理着叶子等候火候时间,摘掉最后一个发黄的绿萝叶,粥香已经寻了过来。”
看过了太多的文章宣扬早起的好处,我这仅有的一次也难验证那些好处,但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不紧不慢、悠悠哉哉。
像往常一样,洗漱好收拾好,给自己做了份早餐。慢悠悠地吃完早餐,离上班时间还早得很,便窝在沙发上把平常常看的公号文章看了一遍,然后又看了一集刘心武讲的揭秘红楼梦。
虽然看上面这些事平常也是可以做的,但是相比,今天的早晨才叫早晨,其它的日子倒像是被装上发条的运转,多少有点匆而不及、迫不得已。
每一个慌张匆忙的早晨都是对时光的辜负。
除此之外,当你某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或像我这样一不小心起了早,你会发现那才是真正地经历了一个早晨,而不是被时间推攘着直接略过跳到了上午。那种久违了似乎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时刻将一一被叫醒,这才是早晨该有的模样啊。
-3-
“靠意志力坚持下来的习惯一击即溃,只有以动力养成的习惯才能坚持得长久。”
就像之前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放在这里亦然。
的确,早睡早起确实符合我有些人们一贯的习惯认定。但是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夜猫子”。对他们来说,夜晚的效率要远大于白天,如果一味地跟随别人的习惯反倒得不偿失。
在知识付费兴起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付费打卡。所谓付费打卡就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组织在一个小社群内,每人按照规定缴纳固定的数额,在习惯养成的这段时间内,如果能保持每天打卡,最后会返还原先的付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对自己的激励,然而任何难以养成的习惯都是反人性的,如果以赢回“付费”为目标的打卡、养成,最终的结果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曾经有篇文章说,意志力根本不存在,靠意志力坚持的习惯难以长久,因为你要不断的付出意志力。而习惯的养成或者说早起这一件事,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你要早起的动力。
比如,我虽然还算不上早起,但是相比之前,我每天已经早起了一段时间,以保证我每天能吃到早饭。而我要早起是为了吃到早饭,而不是为了养成早起的习惯。当我习惯了每天都吃早饭,提前起床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