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人物模型的目的是用其代表各种观察到的动机,行为,态度,能力,约束,心理模型,工作或者活动流程,环境,和对现有产品的不满之处。
第一步,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家庭角色,态度,相关活动的方法,兴趣,和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
第二步,找出行为变量
活动-用户做什么
频率-用户的工作量
态度-用户看待所在领域
能力-用户所受教育和培训,学习能力
动机-用户涉及产品的原因
技能-用户和产品领域相关的技能
……
不限于此,需要根据访谈不同的阶段,进行添加修改
第三部,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第四部,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式
第五步,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对于找出来的重要的行为模式,要综合数据中的细节,细节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 行为本身,活动及其动机
- 使用环境
- 使用当前解决方案遇到的问题
- 行为相关联的人口统计学(年龄,地理位置,相对收入,职位)
- 行为相关的技巧,经验,能力
- 行为相关的态度和感情
- 同其他人,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交互
- 做同样事情的替代或者竞争方案,尤其是类似技术
有一两个凸显人物模型个性的描述能够将任务变得栩栩如生
虚构描述过多,则会降低人物模型的吸引力
只有真实数据才能支持团队最终做出设计和商业决策
定义目标
对于任务模型来说大部分有用的是最终目标
没有人生目标或者只有一个人生目标是对大多数任务模型恰当的
0-2个体验目标比较恰当
人物模型和社会关系
- 行为是否随着公司大小,产业或者家庭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 在同事,家庭或者是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流程或者社交交互非常关键
第六步,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应该检查建立起来的映射,人物模型的特征和目标,以确定是否有重要的纰漏,如果行为坐标轴上有纰漏,则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研究工作,找到特定的行为。
去重或者扩大差异,每个人物模型都至少有一个显著的行为与其他人物模型不同
能够保证人物模型集的完整性,以及各个人物模型具有差异性,就能确保人物模型可以充分地表现现实世界中行为和需求得多样性。保证了设计目标尽可能紧凑,开始交互设计时也会减少工作量。
第七部,指定人物模型的类型
所有的设计都需要一个目标,就是设计所关注的受众,目标越具体越好,视图创建出能满足3-4个人物模型的设计方案是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必须对人物模型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主要的设计目标,从集合中找到一个人物模型,其需求和目的能够用一个界面就完全得到愉快满足。而不会剥夺其他人物模型的权利。通常选定顺序如下:
- 主要人物模型
- 次要人物模型
- 补充人物模型
- 客户人物模型
- 接受服务的人物模型
- 负面人物模型
- 主要人物模型
一个产品的一个界面只能有一个人物模型,多个不同界面则,每个界面针对不同的主要人物模型
我们要找出一种方式,在不妨碍主要人物模型的前提下,满足其他人物模型
设计原则:界面设计的关注点在于单个主要人物模型
选择主要人物模型是个排除过程,必须通过人物模型的目的来测试每个人物模型,
如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主要人物模型,则意味着两种可能:
- 产品需要多个界面,每个界面针对一个合适的主要人物模型,
- 产品想要实现的结果太多,产品的范围可能过宽。
避免这样的陷阱:那个人物模型面向最大的市场板块最大,就选哪个。最大市场有时未必是最重要或者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模型。
次要人物模型
主要人物模型之外的额外特定需求,可以在不削弱产品能力,已服务主要人物模型的前提下满足。
补充人物模型
政治人物模型(利益相关者)通常会成为补充人物模型
客户人物模型
一些场景下非用户的一些功能使用界面,会成为独有的管理界面的主要人物模型。(老师端....)
接受服务的人物模型
高思APP不是学生用的,学生却受其影响,所以学生就是高思APP的接受服务的人物模型。
负面人物模型
罪犯,恶作剧等。
第八步:进一步描述特征和行为
要确保在人物模型描述中不引入暗含设计解决办法的线索,叙述式描绘人物模型的行为和痛点,而不是介绍计划如何解决。
- 描述中务必包括所有重要行为类型的总结。
- 不要包含过多的虚构描述,细节描述要恰到好处,只要能够涵盖基本的人口统计数据,能将行为编程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 不能将未观察到的细节加入倒描述中
- 不要再人物画像描述中引入解决办法,而是要突出痛点
- 最后不要列出区间或者均值,数值需要精确
人物模型照片选择
- 角度不要奇怪或者扭曲,不要看起来像漫画
- 表情不能夸张
- 不要有明显造型,或者冲镜头笑的
- 选择普通人
- 现实场景中从事一项合适的活动
- 风格剪裁一致。
总之不要让人分散注意力,增加干扰
人物模型是设计和决策工具,这点很重要,过多的装饰和剧情会让人感觉是在浪费时间,这样最终可能会降低人物模型作为用户模型的有效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