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和鸡汤的问题在于用个例的来代替一般,就算是成功的个例也不代表和成功有因果关系,更别说二手的和杜撰的。科学的励志(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成功的要素在于自控,自控需要意志力。选择会消耗意志力,规律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日常选择带来的意志力消耗。意志力和其他生理现象一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
克服每一个现实问题都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刷经验值,尽管它没有升级的进度条。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变。穷则思变,跳出现有的轨道和规则,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用优势来生存,汇聚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比如田忌赛马,运动战,细分市场。
成就可能取决于练习乘以天赋。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不用到拼天赋。练习的关键在于训练方法。好的训练方法通常包含在学习区练习,训练的针对性,过程中及时反馈和注意力高度集中4个方面。练习的精髓在于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持续进步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在“学习区”做事。熟练过程后容易导致自动化,应对方法是掌握一项继续下一项,不在已掌握的项目上流连。掌握技能需要不停的实践,学什么就该练什么。教练导师的作用在于随时提供反馈,教练水平越高,反馈会越精准,训练的针对性也越强。机会成本越低的人越可能孤注一掷,参与体育、音乐、表演等高投入高风险的事情。就练习来说,内因大于外因,先天基因大于后天环境。所以要兴趣引导为主,激励为辅。经济条件越好受到的环境限制越少,基因能更好的表达,变现为基因影响更大。一个人喜欢干什么,能死心塌地的在什么方向上刻意练习,基本是天生的。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也是进化告诉我们的意义。
在做事和读书之间,做事优先。但读书是除实践外迅速积累见识的最好办法。不值得精读的书不值一读。当然不读过就不知道该书是否值得一读。所以我们先要扫视,确定要读的书。读书第一遍是投入,记内容。第二遍是超脱,俯视看结构逻辑亮点。
思维密集度为作者准备的时间与读者阅读的时间比。一般来说,低成本批量生产,成本分散的印刷品(如只有编著无作者的书、报纸等)思维密集度较低。
高效冲浪的办法在于分类,从随便翻翻,到略读到精度,就像从海选复赛到总决赛,从标题到大致到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这和《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的不同阅读方法是相同的。与《反脆弱》中时间管理的想法是相通的。资源忌平均使用,管理始于分门别类。
创新是落后的特权。与领导品牌硬杠等于找死。创新在于改变游戏的规则和商业模式。产品的创新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模式的创新在于减少风险(有限责任,股份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卖楼花提高周转率、共享提高使用率、团购提供规模效用、互联网商业减少信息沟通成本,生态和周边利用品牌的溢出效用,制造路径依赖),加强激励(期权,社群的参与效用,决策中心下沉)。
“弱联系”可以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弱联系的强度》格兰诺维特)。弱联系的价值在于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联系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在这你想到了什么?两性繁殖的信息交换保持弹性?杂交?跨界?比喻?通感?联想?)。越是富裕的阶层越是与不同阶层和地区的人联系。当然相关性不代表因果关系,或许是因为越富裕,才越容易与不通的阶层联系。
北海
2017.5.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