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图片来自unspalsh
初七返工之后,朋友圈很多人都晒出了“开工大吉”的照片,办公桌上打开的电脑屏幕+祝福的短语或表情,就构成了很多人开工的心情。
不管过的是一个热闹温馨还是龃龉糟心的春节,不管对亲人的感情是恋恋不舍还是渴望逃离,地铁里逐渐拥堵的车厢都提示着,很多人要从家乡返回打拼的城市了。
世界上有很多路,但唯有回家乡/离家乡的路,最让人心潮起伏。
这条路,一头连着的是自己的少时回忆,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另一头连着的是未来的梦想希冀,成人世界里起伏不定的现实潮汐。
得到的或失去的,潜意识中的渴望或曾经被忽视的诉求,对时光无法停驻的焦虑感伤,都会在回乡/离乡之路上酝酿、集中或是默默喷涌。与高铁、飞机、大巴上摩肩汹涌的人潮相比,这种无形的复杂情绪荡漾在每个人胸口,才是一次更加波澜起伏的旅程。
春节回家探亲,往往也是探寻自我的一次回归。
春节前在国贸附近吃饭,旁边坐了两位年轻女孩。她们是闺蜜,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小吃,一边互相吐槽各自的家庭:
“我跟我妈真的就没话说,找不到共同话题……”(吐槽时带有鄙视语气和表情)
“我也是,感觉过年就是多几天时间刷手机……”
以前也只是通过媒体感受到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或不那么想)的群体情绪共鸣,但真实的听到旁边如此真切、刺耳的内心吐槽,还是有点震惊。
如果“代沟”这个词还是可以通用一下的话,我觉得有时候问题不在于出了问题,而是如何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的方式。
从积极的一面看,代沟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父母生活经历不同、关注点不同,这种渐行渐远,本来也体现了个体的独立。
这代表你可以独立去建构属于你自己的世界了,你要自己去面对问题、去打理自己,不管是生活上自给自足,还是精神上更加成熟。
父母不一定像你未成年时那样牵着你的手了,但父母注视你的目光,可能一直默默在你身后。
当你觉得和父母无话的时候,你也不能任性要求父母与你同步,反过来,父母的朋友圈发的东西你是否也有关注和兴趣呢?
两个女孩显然是闺蜜互相倾诉,她们有对原生家庭不满的地方,有对至亲亲人看不惯的地方,有需要吐槽的关系和事件……
但听到她们的情绪宣泄,更多的还是觉得,她们其实也是把在外打拼的一部分感受,反过来投射到了家人身上。把自我的缺失,映射回到家庭中去。所以原生家庭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工作面对种种压力和孤独,所以其实回到家很希望能有畅快倾诉的机会,而不是无法沟通的墙壁;
受到过种种委屈和别人的眼光,所以很希望家庭能给予安慰的怀抱,而不是和社会上一样复杂的关系,无法平等的待遇;
年龄上的焦虑不可避免,所以当家人关注起结婚问题,焦虑也被放大而头皮发麻……
本来家应是温暖的避风港,结果却变成了生疼的皮鞭子……
02
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过往握手言和,也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
鲍起静和黄浩然出演过一部电影《我的妈呀》,在剧中饰演母子。
黄浩然饰演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经常对母亲(鲍启静)说的一句话是“我要捉住你的手,永远都不让你走。”
但是母亲还是离开儿子走了。
图片来自电影《我的妈呀》剧照
母亲走的那天夜里,儿子一直闹着不睡觉,最后小小的人儿困得受不了,就用麻绳把自己的手和母亲的手紧紧缠在一起,以为这样即使自己睡着母亲也不能离开他了。
结果等他清早醒来,床边已没有母亲,那个他以为缠好的麻绳被母亲解开了,松松的散落在床上……连同他为了防止自己困给自己眼皮粘上的胶带,也一样告诉他无济于事。
母亲这一走,就走了好久。
他只能寄居在自己姨母家里,他上小学、上中学,都没有盼回来自己的母亲,直到他拿到了大学通知书,母亲才突然在他已不复希望的时刻再次出现。
他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两个失联已久的至亲再见面也是最熟悉的尴尬陌生人。
直到后面,他终于知道母亲的离开,是迫不得已为了还清债务,给他一个安宁的成长空间。
可当他可以原谅这一切的时候,才发现母亲也已因为疾病而不久于人世。
整个影片并不煽情,反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诉说人间至亲之间的难题,对情节和细节的刻画非常细腻,让人笑中带泪。
最令人动容的一个环节,是结尾处母亲躺在病床上还有一丝气息的时候,她固执的让儿子把头别过去,不要看她。
“我要捉住你的手,永远都不让你走”
在他小的时候,她没有做到。
在她即将离开的时候,她不想食言。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最不容易、也最容易的,就是“放下”二字。
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面对家庭和亲人,能暂时放下是非判断,放下过往纠结,放下心中执泥;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春节,就好过的多、容易的多吧。
03
Photo by Cheryl Winn-Boujnida on Unsplash
春节这种举家团圆的日子,本质上更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而不是自我主义。
都说90后95后更自我一些、更个性张扬一些,但是有好想法的个性也是值得点赞啊!
某社交网站上,有个女孩和自己姥爷的写真合影突破了5万点赞。
姥姥过世后她担心姥爷情绪不好,于是她给姥爷穿上阿迪的跑鞋,购置了帅气的墨镜和帽子,专门请摄影师为她和姥爷拍写真;
她甚至还和姥爷来了一组“婚纱照”,自己穿着白色婚纱,让姥爷穿着白色西服牵着自己。
能拍出这样的照片,也许是担心自己真正大婚那一天,未能像现在这样让姥爷牵着自己吧……
还把老人喜欢的照片做成手机屏保,并且教老人怎么设置,怎么去看朋友圈的点赞……
抛开是否存在赢得流量关注的发博目的,单说写真这个事情。
关于写真,有人自己拍,有人和闺蜜拍,有人和情侣拍,有人和老公老婆拍,有人和孩子拍,但有多少人会拉上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专门去拍写真呢?
她的照片很有个性,而且是有正能量的那种个性,刷新了很多人对于陪伴老人的观念。
过年大家也都会想给老人送什么礼物,保健品、保养品等等也是选礼物考虑的主要方面。
但其实,人老,是从脑力退化开始,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开始衰退,学东西的速度变慢,反过来也会挫伤老人本来的自尊心,让他们也变得容易封闭起来,不再接受新鲜事物。
能够陪伴老人,就是他们最需要的;而在陪伴的过程中,还能把新鲜的事情一点一滴的教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和尝试新事物,这是几万块的保健品都换不回的效果。
2018年要说自己在亲人中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教会亲人使用微信。远方的亲人,终于学会用微信看照片、发语音,以及视频通话;虽然这个过程有点一波三折,老人学的热情和速度也不那么快,但足可为目前的结果感到欣慰。
相比亲情的维系,工作中才会有更多让人抓狂的时刻:
辛苦一年却未必在薪酬上有所体现回报;
有的项目付出很多心血却给别人做嫁衣;
有些时候客观条件限制逡巡不前浪费诸多精力……
而亲情的维系,才是从来不应让你抓狂的那件事情啊。
才是最容易去做、最值得去做、而且是做了就最有价值感的事情。
这两年一到过节就会出现各种“不想回家”“如何应付熊亲戚”等标题的文章,年轻人的情绪或许也被媒体刻意放大了,从而让吐槽家庭和消极宣泄变得堂而皇之了。
不如放下桎梏,多从积极的一面维护好和家人的关系;再说也就是过年那七天和家人绑定在一起,又何必给自己添堵呢。
欢迎关注知微小主(微信号同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