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董小姐说了,没长大前请回到你妈妈身边,这锅需要妈妈背?

董小姐说了,没长大前请回到你妈妈身边,这锅需要妈妈背?

作者: 剑麟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1-04 20:39 被阅读257次

昨天朋友圈又因董明珠的一句话刷屏了。号称董小姐又出警世名言“要让上级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首先这句话其实在15年的时候就出现过,现在为什么又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我考虑了可能有几点。一这是董小姐再次说了一遍,因为董小姐分量自然大了不少;二我们刚完成跨年,可能绝大多数人元旦假结束就在期盼春节假,节后第一天并没有很好的投入工作,或者心理上还没准备好面对新年。

这句话席卷朋友圈的时候,有人说职场残酷,有人说工作要精益求精,有人说不同的选择需要面对不同的责任。也有人说强势的女人不懂得好好说话,也有人说太直接太刻薄。来看董小姐说这句话的环境和场合是什么?是职场,在职场这句话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职责所在,要求我们主动承担,积极进取。

如果工作还要别人哄着,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不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工作之外,需要别人哄着的地方也不少。和爱人生活需要爱人哄着,和朋友相处需要朋友哄着,和父母相处需要父母哄着,在生活中近的关系里,哄着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处处都哄着呢?

“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董小姐的意思是,你不成熟,你还没长大,职场是成熟人呆的地儿,既然你没长大,我们又怎么能每天拉着一个孩子呢?董小姐还说,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也许你家人什么都哄着你,惯着你,同时这么大了,还没长大,你妈妈是有责任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除了供孩子吃穿,考大学,介绍对象,安排工作,为孩子我们到底还能做点什么呢?其实这个职场问题,反应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悲哀。

大量的中国家庭用三句话就能概括“一个极度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提到了一个概念,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心理模式还是巨婴,家庭关系模式是母婴共生。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成年人心理结构幼稚,所以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某个人这么大了还是个孩子,或者说还像个孩子。

因为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的因素,再加上文化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我们的情感模式就是找妈。有多少人找对象是按照找妈的标准,一目了然,所谓的大叔控,御姐控就是这样形成的;诞生了多少妈宝男,张口闭口“我妈说”,男人找的“新娘”成了找一个新的娘。这个基础上又引发了多少婚姻问题,甚至社会问题,比如说越来越多的女孩不愿意找对象,都觉得男性基因在退化。用心理学的说法是现在的男性是被阉割的一代。

武志红老师提到,国内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一岁,还停留在口欲期。什么是口欲期就是满世界找乳房和奶嘴的那个时期。抛开这些不说,那么作为父母,究竟如何来养育我们的孩子呢?这真是一个大问题。

妈妈究竟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真正长大,然后去面对这个世界呢?在这我想到了16年5月杨绛先生病逝,就有很多人进行过一场家庭教育的反思,有人说杨绛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位可以用先生称呼的女性了,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才华,多年前,钱钟书就给过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我觉得与其说讨论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究竟如何做一个母亲。

胡淑珍老师在《如何做母亲》一文曾提到“坚强的母亲,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不怯弱;心胸宽广的母亲,让孩子学会展望未来;善良的母亲,让孩子懂得悲天悯人;文化资深的母亲,会引导孩子深刻思考;有修养的母亲,会铸就孩子的品格”。因此作为母亲爱自己,认真做自己很重要。

再次母亲或者说家庭要给孩子养成什么品质?才能让孩子可以长大,像个成人一样去适应社会,去承担,去奉献呢?

当家能用爱和陪伴,情感和支持,点燃一个孩子的生命火焰,让其根植自尊与自信,责任与进取,那么这个生命的基本架构才算是完整的。当有一天这个孩子站在职场或者面对社会的任何风浪,都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可以”的时候,这才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

爱就是让孩子真正的长大,能独自勇敢面对这个世界。

作者|罗清军,心理学科班僧,从事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喜欢看闲书、自言自语、码字还很多美的事儿;工作中的偏执狂,生活中的二师兄,你有你的执着,我有我的信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小姐说了,没长大前请回到你妈妈身边,这锅需要妈妈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ra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