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自己放个比较长的假期,所以期间会转发一下两年前幼稚的自己的文字。
等我8月底归来,沉淀自己,会呈现更好的状态。
每一段时间,都会爆发话题性的热剧,毕竟是个全民娱乐的时代。
感觉没看最近火的一塌糊涂的《我的前半生》,吃饭的话题都有点不好接。
我已经很久不涉足家庭情感剧了。但是亦舒我从高中开始看到现在,一直很喜欢,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意想得到的是,果然和原著大相径庭。毕竟要迎合大众心理,还可能为了制造火爆吸引眼球,越狗血才越源源不断地有话题。
连大IP《楚乔传》都改编的和小说很不一样,我只是听过我妈妈看,都听得出差异~(年轻的大学时期,各种大IP做睡前读物)
所以舆论火力着眼价值观已经改编的面无全非这一点,还可以额外激出一众淡泊的书迷,增加这个不抱期待的改编剧的收视率。
亦舒是小众的,但是娱乐性话题性是需要大众的。
她一直以来宣扬和坚持的价值观,自始至终贯穿每一个灵魂人物。不管那个主人公和那段情经不经得住世俗眼光的揣测和道德伦理的鞭笞谴责。
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并且读的进去她的小说。
可是我相信大家都至少见过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的话,"如果给不了我很多很多的爱,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好的"。
其实源自她的《喜宝》:“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所以没看过书的人一股脑说师太,拜金主义,认钱不认人,却不知道,她笔下,给做出这个选择,最后“”有着很多很多钱“”的喜宝是怎样的结局:花季年华心已苍老,再多的灯红酒绿弥补不了内心的残破不堪,再多的人面依旧也回不去的物是人非。她热闹而奢靡的活着,却再也不会开心和热烈地用力生活了。
这才是我从她的书里读出来的。
不管主人公道德是否有瑕疵,她都没轻易去否定谁的选择,或是谁的三观,真实的生活哪里有非黑即白,也许比狗血电视剧还少了一层靓丽时尚的遮羞布。
但是无一例外,她们都因为独立和努力,才能最后得到自己满意,世俗标准里相对不错的结局。
我没有贬低喜欢看剧的剧迷的品味,也不会觉得抨击改编狗血的书迷太玻璃心。
这都是选择,有人较真,有人娱乐。有曲高和寡,也有轻松世俗。
这就是师太教会我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都有太多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之道,但是自己知道,本质一直不变,就好。对别人,对自己,可以宽容点。
希望读完的人,会有兴趣去翻翻亦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