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追求逻辑符合而忽视事实无异于等于自毁!
不是你不聪明,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最近做了一个案例:小张,男,本科毕业,现40岁,是一个很逻辑分析能力很强的人,跟人沟通时,可以旁征博引。但就是这么一个智商不低,分析能力很强的人,至今身无一技,一事无成。
由于特殊的原因,他现在留职不用上班,一直在家,做些炒股,电商之类的。小张找到我咨询,说不能去外面工作,只能在家里工作,希望能改变现状,找到适合的职业,改变命运。
经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小张的问题是在自信效能较低的情况下,追求投机,赚快钱,不重视任何领域的积累,浅尝则止,寻找不存在的完美职业,以至于毕业后混到现在。
小张自己以前经过了大量的职业探索,最终锁定在了某几个领域,但都不敢向任何一个领域深发展,或者说被自己的怀疑打败了。
通过,完成整个职业规划流程,我们最终明确了他的职业方向的定位。以自媒体写作技能为出发点,向知识专家化,专业咨询,公众号,编辑,自媒体等网络相关的诸多变现领域深度发展。
开始时,小张很高兴,因为以前一直没有积累,觉得这是唯一的路了。 开始也买了一些书籍来学写作。
但是没过多久后,小张就发挥了他无以伦比的天赋优势,网络信息搜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然后,全推荐推翻了前面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定位。这些优势用错了地方!
小张是怎么推翻自己的呢?
小张把网络上描写自媒体,写作不好文章:如自媒体这几年不行了,没有发展前景,只有很少人赚钱,文章不如知视频赚钱,自媒体竞争太激烈了,医生有专业写文章但不赚钱等,总之,几乎所有的不好的地方他都搜出来了,好的地方一句没说。然后, 给我洗了一次脑。
把自媒体行业说得一无是处,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赚钱。 同时把前面分析他认同的自己的全部承认的适合做自媒体,新媒体的优势等全都推翻。
我给他分析了,他的论据的不足,以偏概全。但,他认定了,这个行业不行了。
最后,我给他的建议是:因为你不能出去外面工作,你目前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家的工作了。电商,微商,炒股等选择都被你觉得太难放弃。
您自己选择一项积累就行。但小张自己探索的项目全部因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全部推翻,相当于他在找一从完全符合自己逻辑的职业。只要是不符合逻辑就永不开始!
咨询最后争论的结果,最终落到了职业选择是否符合逻辑证明。
小张说:你证明我在某个职业上目前最匹配,如果成功的概率是70%,但是你怎么证明给我看? 你拿什么来证明?
我被问得无语了。因为除了他愿意尝试行动能证明外,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因为差不多20年了,他自己都不能用逻辑证明的东西,要么是不存的职业,要么是逻辑行不通,但是行动有效。可惜,他就是没拿行动证明。
在前期的咨询中,常规的职业规划策略我几乎全部都用上了。向阳模型,三叶草模型,职业决策,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生涯建构,生命线,焦点解决。各种方法轮番上阵,希望小张能重视现实和积累,做他当前能做的事。
小张对这些方法也认可,表示赞同,觉得不错。但是还是那句话,你怎么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怎么证明这个决策是99%是对的?怎么证明我一定可以达到这个决策方向的最终结果?
这就相当于有一个红娘,给一个小伙子介绍一个非洲姑娘,你家境不好现在找不到老婆,将就一下取个非洲老婆,续续香火将就将就吧。
小伙子来了一句:你怎么证明,取了非洲姑娘就一定能生小孩?
NND。这个谁能帮你证明啊?你不行动,所有的推论都等于O!所有的常识都是纸上谈兵!
小张分析能力很好,什么都能判断,什么价值观取向,天赋取向,性格取向,利弊权衡,他都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唯一过不了的坎就不符合逻辑,我就不行动,你咬我。
所以要解决这种客户的问题,就找到他的关键命门!
找到这种命门,我找到了两种有效解释的理论。
第一种客户的自我效能较低,什么都不相信,即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只相信浮浅的假设逻辑!
第二种MBTI的性格倾向理论。性格倾向理认可以很好的找到这命门。
小张的这种决策方式是非典型的逻辑大于一切的决策倾向模式,忽略有用事实的作用。
先举两个简单的案例:
1.小敏ISTJ,普通二本院校,财务专业,能力较强,兴趣也在财务,但担心企业不稳定,最后一心只想考公务员。 也就是小敏忽略了,专业,天赋,兴趣,经济收入。最终以个人的安全稳定作为职业的最终决策模式。
2.小C,INFP,北大医学博士,在上海还是内地城市之间,最终选择留在了上海。 咨询时,95%逻辑分析推理都支持,回去内地二线城市的发展比现在会更好,也做了决策平衡单,显示回内地城市高出很多的分数,但最终小C选择艰难的留在上海,小C采用的是个人情感认定的单一因素大于逻辑的职业决策模式。
在职业决策的因素中,一般都是价值观大于兴趣,大于性格的权重,也大于天赋的权重。
但还是有很多例外的决策影响因素。
上面小张的决策就是逻辑大于一切的职业决策模式。
有一句话叫做:不怕流氓打群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小张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所有的判断都经不起深度论证。浮于表面的论证,看起来再怎么有理,都在事实面前毫无用处!最关键的是这种逻辑什么事都办不成。
有一哲学家:准备渡过地中海去,开始时想了全部的不利假设,如海盗,台风等,但他最后还是去了,什么也没发生。因为逻辑上的概率不等于真实的概率!一件事不一定要证明完全是对的才去做,有些事哪怕是有风险的,也是需要个人去完成的。
生命之所以值钱是因为把它们投在了有困难也有价值的地方!有用的行动很多时候比逻辑推理更能成事!
打个比方说,某一本书看5到10遍,就可以精通某一些知识,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用。但仅从逻辑上并不能验证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学到80%的知识或者其它百分比的作用。 虽然不能验证,但这种方法对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事实的作用大于逻辑。而且随着事实的增加,逻辑验证的概率越大。
如果一个人无法行动。就算证明一种方法对1000个人里,有999个人,是有效的,只有一个人无法证明,或者不能证明他适合,他就不去行动,那么相当于什么都无法证明。
解决这个咨询案例的关键不是证明的问题,而是要让客户明白。逻辑不是万能的。有些事情,没有逻辑,但是事实上有效,也是可以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值得去做的,值得去尝试的。
所以,MBTI理论中讲究在充分发挥优势时,一定要平衡性格不善长那一面。小张显然,过渡重视逻辑分析证明忽略了事实验证,最终会导致一事无成,为了逻辑而逻辑。
为了逻辑而逻辑,忽视事实的效用正是小张的命门所在!除非他能觉察到自己的根本问题所在,才能走出第一步,走向专业化深度发展的道路。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好,不是因为他不聪明,很多时候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聪明来扼杀自己:即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