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社保的一种延伸,这几年正逐步展开,很多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优惠,报销比例甚至从原来的60%涨到了80%,给很多的农民大病的治疗带来了一些好处和优惠。但是有很多农民在生大病进医院时还是会吓得腿软。当前农村医疗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换汤不换药,导致农民陷入死循环。
经过查阅资料调查,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合作医疗一直函待解决的事项。
一,农村医疗设备落后,资源短缺。有些农民生小病不重视,等到时间长了导致其他并发症发作,农村医院设备差,加上合作医疗的兴起,很多地方医院被迫停办,农民只能长途跋涉到别的合作医院进行治疗,耽误时间,费用也高。建议各地政府将工作落在实处,听听农民的心声,合理设定合作医疗点,完善药品政策,保障农民权益,对医疗器械透明化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既能享受到优惠补贴政策,也能尽快得到治疗。
二,大医院“排队难”。大医院排队动辄上千人,排队,取号,候诊都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儿,很多人因为“排队难”问题只能赶早候在医院门口,场面一度让人心累。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和医院拿出解决方案,满足农民的需求,加强国家公立医院的管理,建立健全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弘扬医护人员职业精神。让患者早日得到治疗,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排队取号上面。
三,报销不便,程序复杂。现在有些地方即使缴纳了合作医疗,因为异地报销结算不畅,甚至有的农村落后,农民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报销程序,繁琐的程序让人心累,使有些农民错过报销,由于病情治疗需要,只能被迫选择高昂的药品,却因无法报销损失了一大笔不必要的费用,最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真是可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快落实行业规范,完善价格政策。
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合作医疗费用递增一定额度,2019年开始,有数据显示,湖南某个村子缴纳额度甚至高达220元,而这些价格是否真的是必需的?这些钱,真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吗?看了上面的三个问题分析,显然可以发现,这些钱花在农民身上的太少,大部分是浪费在昂贵的医疗器材和医疗用品上了。
根据以上三个问题,一一对症下药,在统筹农村医疗合作问题上,政府应该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性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逐步扩大医疗覆盖范围,解决农村落后的问题。只要政府认真落实,农民的看病难将得到有效缓解。我们要对政府有信心,对农村合作医疗有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