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喜欢听故事,但我肚子里没什么货,只好拿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搪塞,尤其是先辈的。
这个故事,也是我自己幼年时缠着父亲听到的,确曾发生过,但经过了讲述者的艺术加工,因为其他叔伯们所讲的,和父亲的描述是有所出入的。
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自从太祖举家搬迁到这个村子已经轮到第三代当家做主了。在前后三代人的努力下,已经把茅草房换成了围屋,而且曾祖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农民,家里不但养母猪,闲时还加工粉干,经营着周边地区唯一的粉干作坊。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相比附近村庄的那些邻居们,曾祖他们的日子相对是比较好过的,有点鹤立鸡群的样子,不但得了乡邻的羡慕,同时也遭到了周边一带土匪强盗的窥视。
祖上在建造围屋时就考虑到了防匪防盗的需要,不仅把墙筑的厚实,大门造的牢固,窗户设置的高,而且还在各要紧处设置了瞭望口、射击洞,以及地陷等一些基础的机关。这些设置,虽然防不住成建制的武装力量,但对付些三两人的小股小偷和土匪却也足够了。最要紧的却还不是这些,而是曾祖他们都孔武有力,作风彪悍,家族又很团结,其战斗力抵得上小半支队伍。
正是这些原因,附近的土匪强盗把周边的村子扫了几遍,都没有向曾祖他们动手。但附近的乡邻们实在没多少油水,抢的那些三瓜两枣填不饱土匪们膨胀的胃口,最后还是有一股土匪试探着向曾祖他们张开了魔爪。
据说,这股土匪都是七八里外同一个村子里的,他们经过缜密的策划,选择了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动手,走的也不是寻常的路子,避开了大门和围墙,架起人梯悄悄拨开了二楼窗户的栓子,然后用绳子把所有同行的成员,都拉上了二楼的房间里。
土匪闯入的正好是曾祖的房间。老年人觉浅,在第一个土匪摸进房间时,曾祖就已经醒了,但因为情况不明,而没有贸然反应,依旧躺在床上装出一副熟睡的样子,暗地里却摸出了常用的那把尿壶,紧紧的抓在手上。
随着土匪们一起闯入房间的,还有爷爷他们几个兄弟,和曾祖的兄弟,他们都住在边上的房间里,听到动静后马上起身套上衣服,顺手带上刀枪等常备的武器,穿过暗门迅速赶到曾祖的房间里,跟在场的土匪进行对峙。
土匪们显然也没有料到点子这么扎手,一时之间僵在那里。为首的头头,毕竟灵醒一些,很快反应过来,几步就窜到床前,拿着手枪对准曾祖的脑袋,镇住了曾祖的兄弟和爷爷他们兄弟几个,喝令曾祖马上交出家里的钱财细软和粮食,要不然就马上开枪了。
曾祖不慌不忙的应付土匪,让自己的几个兄弟和儿子不要轻举妄动,向土匪头子承诺说会好好配合,只要他们不伤及在场众人的性命,不动妇孺。
土匪头子没料到曾祖这么配合,马上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本来就是周边的乡邻,平时也是照过面的,互相之间还有些扯不断理还乱的什么亲戚关系,自己家里也都有老小,求的只是钱财和粮食,并不想多余伤及无辜。
这哥俩就这么着聊上了天,其余的土匪则闯入其他房间去搜索钱财粮食。曾祖好歹也算半个生意人,能说会道,和土匪头子扯着闲篇,慢慢让土匪头子放松了警惕,然后趁着对方扭头的瞬间,迅速动作,一手拨开顶在脑袋上的手枪,一手抡起尿壶砸向了土匪头子的脑门上,把对方脑袋给开瓢了。
兄弟父子连心,配合默契,随着曾祖的动作,几人迅速分做两拨,抢了土匪头子的手枪,把他捆成粽子扔在地板上,然后拿手枪顶在他的脑门上。
擒贼先擒王,随着土匪头子的束手就擒,其他土匪迅速就被曾祖的兄弟和爷爷他们兄弟几个控制住了,乖乖的放下了手里刚抢到的钱财和粮食。
黄粱一梦,这股土匪不但没抢着东西,反而还很不幸的被捆成了粽子,成了任人宰割的俘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曾祖他们如果要私自处置掉这些土匪,也不是太大的难事,几乎也没谁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但念及互相之间都是乡邻,曾祖最后还是决定放了他们,只是缴了土匪头子的那把手枪。
据说,这把手枪后来被低价卖给了当地的游击队,为解放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这是题外话。经过这一次事件,曾祖的尿壶就成了神器,周边几股土匪闻风丧胆,都彻底没了到太岁头上动土的心思,毕竟留着小命更要紧。
这就是曾祖和他那把尿壶的故事。小儿听了赞叹不已,并很是自豪,觉得这个太公真是一个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