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本书《无声的告白》,说的是一位年轻女孩自杀的故事,恰巧在悟空问答中又出现“有的孩子会自杀,就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一段,在网络中看到的一段话:十八岁的你漂亮,不是你漂亮,而是十八岁漂亮,三十岁的你漂亮,不三十岁漂亮,而是你漂亮。
同样,脆弱的不是孩子而是年龄,是年轻。
我曾后悔,对她的求救无动于衷
十八岁的我,也曾是个个性张扬,叛逆的小孩,那天同朋友去迪厅,遇上了她,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姓雷,,比我小两岁,我只记得她的姓和年龄。年轻随性,一下子就成了朋友,互相留了电话。从迪厅出来,将近12点,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她同我们讲了她的故事,故事是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她向我们展示那手腕上的两道伤疤,她自己割的,在漆黑的夜晚,清晰可见。
我记得当时我很理解她的痛,但对她的伤不屑一顾,这深夜出来买醉的人,谁还没心痛过呢。所以当她提出今晚,她不想回家,她想去我家睡,因为我是她现在唯一的朋友时,我断然拒绝了,且不说她说的是不是真的只有我一个朋友,但光看她手中的两道疤,也知道那是一个疯狂的小孩。我疯也就够了,再带一个疯狂的小孩回家,我父母会以为冷战结束,核战争爆发,我妈真能够疯给我看的。所以我劝她回家,但我后悔,没送她回家。
第二天晚上我接到了一通电话,一个男人的电话,他自称为雷的爸爸,听声音像,他说雷不见了,是不是和我在一起,并且很焦急的说,她生气跑出去了,手机没带,如果和我在一起她过来接她。我说没有,他不相信,我解释了很久,并让他打她别的朋友的电话试试,他说,他在雷的手机中只翻到了我的电话。
最终他还是放下电话,我也放下了电话,在这往后的日子里,也没听过雷的消息,接到过她父亲的电话。这件事对当时的我没有影响,至少我这么认为,因为我的日子还是一天一天在过。但这段过往却不时的在我脑海闪过,直到现在将近二十年,没有退色,没有遗忘,却越来越想知道,那位父亲有没有找到她的女儿。
青春就是一段潮湿的年龄,所有的悲伤都关进日记里
青春在我看来,就象南方的天气,雨水过多,潮湿的空气中充满悲伤,能将人的眼泪呛出来。我在小说中曾读到过那美好的青春,那如梦的花季,但我的青春,却将悲伤关在日记里。如果说十几岁带给我最好的事物是什么,那就是记日记,几乎那时靠它续命,现在却养成习惯,每日一记,不然觉得一天都不完整了。
我以为只有我是这样,后来发现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如此,带一些微甜的苦涩。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青春如此美好,那是因为,青春是人生的起点,是往后要走过的艰辛道路中,最不辛苦的那一断,是就拿的起,也最放得下的那个时间。
相对于童年,青春脆弱的有理,相对往后人生,又没有任何负担,他们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不会向生活低头,这也是他们会轻言生死的原因吧。像人到中年的我们会怕死吗?更多的是不敢死吧,死了所有的担子交给谁呀。
你的出现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我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时觉得自己还小,但在父母口中动不动就是:你长这么大,该懂事了。那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突然陷入沼泽,我常用一句话形容那断时间:尤如一把刀,朝你身上同一个地方不停的割,哪怕割得极小极浅,时间长了也成了无法愈合的顽疾。
有一天,突然觉得活着没意思,想死。真的,想死不是因为突然受了什么打击,而是因为活不活都无所谓,死不死也无所谓,所以想到死就真的去了,现在的孩子应该也都是这样的心态。
我把这个事告诉一个算是朋友的同学,因为她是全班唯一主动找我说过话的人,而且遭遇也差不多,想着以后老师问我的去向,总有个人知道。她听我说完后,看了我很久,一节课过后,她告诉我,她也想死很久了,她想陪我。下课后我们一起向公园的池塘走去,一路走,还一路聊,一直到了池塘,我们坐在池塘边聊。
天色渐晚,她突然开口说,我从来没有朋友,没有和人聊这么久,我还想和你多聊会天,要不我们今天不死了,明天再说好吗?我摇摇头说,我以前觉得我死了没人觉得可惜,可是你却肯陪我死,我觉得我俩是朋友,我可以死,但我不想你陪我,可我死了你会心痛,那咱俩都好好活下去,也都为彼此活下去。从此两个姑娘俩无所畏惧的放纵青春。
看吧,想死很简单,但活下去也只需一声陪伴,和一句肯定,青春的脆弱是因为没有羁绊,才会走得那么洒脱。也许三言两语的理解,就能感动一颗稚子的心,毕尽你面前的不是一座冰山,是个身体已长大的孩子。青春是座独木桥,孩子得自己走过去,但必须有人跟在他身后,让他知道,他走得并不独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