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场妈妈一般都是邀请谁来带孩子?
主要三个:婆婆、自己妈妈、保姆。
从心理学来说,新妈妈是邀请婆婆、或是自己的妈妈来带孩子,并不仅仅是根据现实条件进行的选择,也有潜意识在操纵。
潜意识是如何选择的?和新妈妈早年与自己母亲的关系有关。这个话题不作展开,只埋一颗雷,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再聊。
2
我作了一个小规模的调查,妈妈们看不惯老人带孩子有以下方面:
1.追着喂饭,嚼着喂饭,过度零食;
2.过度限制、过度注意安全;
3.在孩子专心画画或者拼图时,不停打扰;
4.干涉妈妈母乳、父母教育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妈妈和爸爸;
5.问孩子,喜欢妈妈还是自己;6.过早训练排便;7.以孩子的妈妈自居,孩子一哭立马从妈妈手上抢走;8.总是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对比;9.总是吓唬孩子。
... ...
一定有你能对号入座的,也一定有没能戳到你的。总之各种看不惯,说了怕老人生气,不说自己又很焦虑。
有的妈妈选择了沟通,可能会有以下结果:A.老人充耳不闻;B.老人默默生气;C.老人觉得你嫌弃她,矛盾激化。
新妈妈会觉得非常焦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方法来,但是发现因为是职场妈妈,能控制的实在有限。
最终养育孩子的问题会牵扯出一堆的家庭矛盾:婆媳矛盾、翁婿矛盾、夫妻矛盾、亲子矛盾、各种交叉矛盾。
你会觉得你的人生从未如此之累。
3
为什么妈妈会如此焦虑老人是怎样带孩子的?首先要从权力斗争说起。很多妈妈是第一次做妈妈,孩子是她人生中第一张画卷,这张画卷上应该如何画、画些什么,妈妈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那一笔。这是妈妈的本能,无可指摘。尤其是有些妈妈在早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养育孩子对她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个职责,更是一种疗愈——没有比自己创造出来的小人更能够代表曾经的自己了。
她们用她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养育一遍她们的孩子,就好像那个曾经被错误对待的自己,有了再来一次的崭新体验,这对她们的潜意识的创伤有巨大的愈合作用。那么,那个曾经的自己,怎么能够再次交给不可控的别人?他会被如何对待?会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吗?
但是当她发现她被现实的阻力推向职场的时候,这种“不能够好好抚育自己的孩子”夹杂着“不能照料曾经的自己”,让她们在现实的困境和过去的创伤中无比之焦虑。
4
所有的妈妈都曾经是孩子,决定一个母亲会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有一部分取决于这个母亲曾经被如何对待。
我们借由养育孩子来重新滋养自己,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在妈妈充分觉知的情况下。
如果妈妈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无比温和入微地照料自己的孩子,潜意识是补偿曾经的自己,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孩子会敏感地感觉到:妈妈似乎是在照料另一个人,这个人并非我。
妈妈看着孩子、拥抱孩子的时候,孩子仍然会觉得自己没有被看到、没有被拥抱,因为你眼里的孩子已经消失了,他并非活在你的当下,因为你并没有活在当下。
所以,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先意识到这一点,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有所节制。
另外,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并非你,他不仅没有治疗你的义务,他更有自己的命运,和你的命运截然不同。他的命运也许是:即使白天在家陪我的人是奶奶,我也能够过得不错。
因为我足够幸运,我的妈妈和她自己的妈妈不同。
关于权力斗争的部分,我们可以问自己一句:
听起来我似乎是,既希望自己能够重返职场,又希望自己能掌控宝宝的一切,如果我不能亲自执行,那么就找一个代替者——老人,由她来替我执行。
不知这么想后,大家会有何感受。
是的,这对老人是不公平的。她是以一个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也在不断被要求。甚至有些要求需要改变她的人格,她才能够做到。
世间难得双全之法。
既然选择了回去工作,孩子的一部分权力你需要割舍,这也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代价。
5
为什么妈妈会如此焦虑老人是怎样带孩子的?
其二:称职的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前就饱读群书,为小家伙作准备。老人来带孩子后,这些知识无处施展。每个妈妈都会无比之信奉自己的育儿理念,好比嘟嘟妈曾经的男神——崔XX,无比之确信男神说什么都是对的。
这里的新妈妈存在一个不合理之信念——如果我没有照着育儿理念做,孩子一定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举两个例子:
(一)
我们知道上世纪风靡美国的“婴儿训练”“哭声免疫法”,到这个世纪仍然被很多明星奉若信条。孩子出生后要制定严格的睡眠时间、吃奶时间,如果婴儿哭闹,一定不要抱他,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不用我多说,这个方法如今有多么臭名昭著。这个方法训练出的婴儿,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
前阵子某位医生在微博上抨击了我男神,某个理念存在严重错误。
这个对错我并非医学专业,不置可否。
但是从这些例子我们能够看出,我们所信奉的,未必绝对正确。自体心理学大师科胡特有一句名言,大致是:一个人要具有健康的人格,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人格。
这句话是建立在对无数人的过去和现在观察、追溯、比对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概念。
我们不用太过追求对孩子具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时候父母有相对健全的人格(没有完全健康的人),或者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觉察力,他就能够养育出相对健康人格的孩子来。
所以,只要带孩子的这位老人的人格也相对健全,不存在严重的人格障碍,比如对孩子过度冷漠,过度体罚孩子,主要不存在这样的行为,新妈妈不用太过担心孩子的人格健康。
6
说到这里,有的妈妈会说:如果孩子大部分时间和老人在一起,老人又拥有那么多对孩子的权力,那么是否会和我不亲了?
我可能需要给各位妈妈松个绑:孩子天生会跟妈妈亲,这是作为母亲的优势。
我们可能不需要太在意老人是如何带孩子的,我们前面知道,只要她的人格基本健康,怎么带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妈妈只需要专注于:我如何做好一个妈妈。
我能够做到每天下班后,让孩子完全占有我;
我能够支持孩子的情感需求,在他想要互动的时候,给他高品质的互动;
我能够作为一个容器,在孩子有不能承受的情感体验的时候,给予他命名和支持;
... ...
母亲的质量保证到这个份上,正常上下班的陪伴时间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当你是一个还不错的母亲时,孩子自动会选择和你亲近,这是天性。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和老人更亲,我想你可能不需要从老人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考虑自己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自己作为妈妈的那部分功能出了问题。
因为即使作恶意揣测,有些老人会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也不足以让一个孩子远离他足够好的母亲。
最后我想说,妈妈们如此在意老人怎样带孩子,其实有可能是内心默认了老人才是那个对孩子更有影响的人,而将自己作为妈妈的功能自动削弱了。
当父母的功能正常,父母一定是对孩子有最大影响的那个人,而不是陪伴最久的那个。
7
为什么妈妈会如此焦虑老人是怎样带孩子的?最后一点:
很多貌似是老人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其实折射出的是大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妈妈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有问题,妈妈对自己的婆婆有看不惯的地方,这些平日隐藏的代际间的冲突,集中凸显在孩子身上。
表现成:看不惯老人带孩子。
更像是:看不惯老人。
为什么看不惯?本质上是因为太爱了。
我太渴望你变成我喜欢的那个样子,以便让我能够好好爱你。
但是潜意识比较混账,它会用冲突的方式来表达亲近。我们可以假想一下:那些跟我们无关的,我们毫不在意的人,通常我们不会在意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正因为你对我如此重要,我才处处看你不顺眼。你快点磨平了你身上的棱角,我就可以舒服地拥抱你,不用担心被你刺到。
如果我根本不想抱你,根本不会在意你身上的刺。
可惜的是,这层爱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互相的指责、攻击、谩骂。最后演变成冷漠。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你对老人的恨就会稀释很多,爱会补充进去。
这里面有一个命题:
如果你的婆婆、你的妈妈,她就是这副原来的样子,不会变成你所期待的样子,你能否继续爱她?
你能否尊重一个饱经生活摧残的人,她以今天的姿态站在你面前,已经是跋涉过了千山万水,更像是一位勇士。
如果你不能接纳她,你是否能做到真正允许她以这样的姿态存在。
如果你不能允许,怎么可能做到心甘情愿让这样一个人带你的孩子,可以说,冲突在你不能允许的那一刻,已成必然。
8
最后,我们来看看,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能做什么?
任何的沟通基础都是关系,这个毋庸置疑。只有拥有好的关系,才能让对方静下来听你的期待。
当你和老人的关系足够好,我想你是能够表达你的期待的:
妈妈,我需要你尽可能这样抚养我的孩子,因为这是我的孩子,我真的很期待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我很期待你能够帮助我。
当关系畅通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对方都会尽可能实现你的愿望。
当然,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权力拒绝你。如果她拒绝了你,你是否有能力相信,她拒绝你只是因为她想葆有作为一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因为她不爱你。
当老人拒绝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能做的。
比如:我们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你喂饭的时候,用你想要的方式来喂;
你带出去玩的时候,更加放手;
你在孩子专心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
你不在孩子面前诋毁老人;
你坚定地告诉老人:妈妈,现在我就是想抱着我的孩子,请不要抱走他;
你不拿孩子跟别人比;
... ...
这是你能够拥有的权力,你也将奶奶和外婆的权力还给了她们。
不用太担心孩子会在几种不同的养育方式中混乱,我们前面说的,孩子最认同的人首先是父母。其余的人如何对待孩子,会让他学习到每个人对待别人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他能够更有能力应对形形色色的人,更早促进他的社会化。
另外,他在这样的冲突中,能够学习到你对待冲突的态度,是如何和冲突和谐共处的。
9
如果以上种种都不能帮到你,亲爱的妈妈,你有权做任何选择——工作和孩子,选择更容易承担代价的那一个。
毕竟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无好,无不好。
喜欢我,关注公众号“栾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