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年级系列】一节课里到底承载了哪些东西

【一年级系列】一节课里到底承载了哪些东西

作者: 小豆子和小丸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9-25 10:27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孩子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在心里预估了一下教学进度,感觉教学进度稍许有点慢,思考着如何把进度适度提一提。上午因为张老师参加语文外出培训,我的音乐课就变成了上午第二节。我和孩子们说:“上午第一、第二节课,是人的大脑最清醒的时候,也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想看看孩子们是如何在上午第二节上音乐课的。”这样正面的引导,使得刚才还有些乱糟糟的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小孩需要多鼓励,老师需要多说一些孩子听得懂的正向引导。

一、及时切入学习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小朋友们好,最近周老师手上一直拿着一件乐器,也有小朋友几次问我什么时候学习演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演奏——(响板)”。从开学第一课到今天的课堂,每次我都会带着响板去接孩子们。有时,我“哒哒哒”是提醒孩子们尽快整队(引起注意),有时我“哒哒哒”是给念读儿歌作伴奏(有板有眼),有时我“哒哒哒”是给孩子们演唱前的引子准备(速度提示)……总之,我把小小的响板发挥了大大的作用,也充分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所以才有小朋友不断追问“什么时候学习演奏响板呢”。今天,第二单元的听赏歌曲“听,什么敲响了”来的正是时候,我们正好学习响板演奏。

学习步骤为:

1.观察与聆听。观察响板的构造与形态,聆听乐器的声音特点。(孩子们通过观察看到乐器像青蛙的头部,造型可爱。响板为木质结构,演奏时声音(听教师示范演奏)……我们可以用“哒哒哒”来表达响板的声音,它的声音特点……结实,饱满。对于响板的声音特点,孩子说不好、也表达不出,老师可直接说出“结实、饱满”。)

2.示范与学习。教师示范演奏姿势,孩子们徒手学习演奏姿势。(这里强调右手演奏,手掌摊平,拇指下压。老师边走边观察孩子们的徒手姿势,及时纠正左右手不分的孩子。另外,要观察孩子的大拇指会不会下压这个动作,因为孩子们的指力不一,需要指导孩子用大拇指发力来演奏乐器,而不是手臂发力。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错误的姿势。)

3.练习与互学。徒手练习之后,进行乐器发放后的分组演奏练习,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演奏乐器——响板,我担心会因情绪高涨而难以控制,所以我在发放乐器前就进行了指导:以竖排小组为单位,每组5-6个孩子练习,争取每个孩子都能演奏到乐器,所以大家要听从要求,遵守规则,并学会把乐器交给别组同伴。

在实际操练前,我和孩子们不断强调规则:拿到乐器请起立,摆正姿势准备好。(这时候,小乐器是没有声音的,谁拿乐器谁保管。)第一组练习时,需要其他孩子徒手练习;第一组练习时,需要特别强化规则;第一组练习时,需要聆听乐器的声音……一组通过,交换演奏,孩子需要把乐器送到另一组孩子手上(而不是扔,或者抢)。

之前响板的节奏都是“ 哒 哒  哒  哒 |”的一拍形式出现(四分音符),但今天音乐的响板节奏是“ 哒哒  哒  哒哒  哒 |”,为了减少“返工”提升效率,我从之前示范、孩子徒手练习就一直强调“响  板  唱  歌  |哒哒  哒  哒哒  哒 |”,所以四组练习基本没大问题。

今天的课堂上考虑到有第二件乐器碰铃,所以响板练习了四组,而后由第四次演奏的孩子保管乐器,存放凳子边。(如有违反规则,提醒警告)碰铃的学习,和响板类似:观察乐器,聆听声音,说说声音特点。(清脆,明亮)而后,由另外四组孩子学习演奏,其他孩子徒手练习,口令变成了“碰  铃  唱  歌  |丁丁  丁  丁丁  丁 |”,整体效果也不错。

二、慢慢推进学习难度,提升学习能力

响板与碰铃的演奏学习,在日后的音乐学习中还会涉及很多歌曲(乐曲)的伴奏,今天只是开篇而已。结合今天的听赏歌曲《听,什么敲响了》,我们第一次把乐器带入歌曲中。也就是说,刚才的练习只是知道乐器如何演奏,但接下来的环节才是对“技能的运用”和“知识的综合”。

1.听辨乐器的出现顺序。第一次聆听歌曲(不允许碰乐器,发出声音),听出歌曲中乐器出现的顺序。(第一段出现:碰铃;第二段出现:响板)其实歌曲有四段,后两段可以拓展其他乐器声音,但我为了巩固两件乐器的演奏,就变成了两段的重复(演奏顺序:碰铃+响板;碰铃+响板),和音乐非常吻合。

2.合着音乐演奏乐器。要知道,两件乐器的演奏都是在歌曲中的某个乐句,所以孩子们必须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演奏出“对的声音”。这个“对”,除了演奏节奏对,还是对音乐理解的“对”(合适的时候演奏乐器)。学习到现在,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就清晰又明确——“在音乐中准确演奏乐器”。如何做到这一点,基于两个“熟”:通过分组练习,熟练演奏乐器;通过聆听,熟悉歌曲内容。孩子们通过分组练习,交换乐器,“奏”的能力、“听”的能力、“合”的能力逐渐获得巩固与提升。

三、学习与合作相结合,享受学习快乐

今天的音乐课比之前纯粹的歌曲学习要开放很多,所以组织管理也相对比较难。但因我有之前带低段年级的经验,心里是有准备的。看起来,今天是乐器学习,事实上,是孩子们第一次经历小组合作与分享式学习:首先,是小组内部(5-6人)的合作;再者,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原本是纯粹的歌曲演唱,现在是演奏、聆听、演唱相结合,需要多感官地参与学习与合作。

具体分工:

老师(领唱):你听,你听,什么敲响了?

学生(一组碰铃,一组响板):×× ×  ×× × ∣

其他学生(回答,齐唱):丁丁  丁  , 丁丁 丁 ,  碰铃敲响了,碰铃敲响了。

哒哒  哒,哒哒  哒,响板敲响了,响板敲响了。)

分工与合作,强调的是学习任务与规则:谁领唱,谁演奏,谁回答齐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大家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做到声音美妙,合作愉快,享受音乐,这也是音乐学习的快乐所在——我们在创造与表达音乐时,不仅快乐自己,也将快乐传递于他人,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快乐流转,产生更多快乐。可以说,今天的学习任务不仅顺利达成,我还在孩子们脸上读到了学习之乐。走在回教室的路上,他们的小身体充满欢乐与自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年级系列】一节课里到底承载了哪些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fx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