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浅谈《极花》

浅谈《极花》

作者: 雨滴mfm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14:10 被阅读0次
浅谈《极花》

文|雨滴mfm

贾平凹先生以很轻松笔法去写胡蝶的不幸遭遇,这样就很自然的赋予主人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自己当前的处境。贾老没有去以自己的怨恶来引导读者的情绪,更多的是让你自己去字里行间体会与回味,所以读起来轻松自在不压抑。这样的风格同样也在他之前的作品《高兴》中体现。读余华的《活着》也有这种类似的感觉。好的作品不用作者刻意去引导读者的好恶,文字的魅力其义自见。

《极花》名字取得极好,冬虫夏草,本身给人的感觉就有些反季节,这就预示着胡蝶终究会是个有别于它的结局。

人与人之间,相处长了会日久生情 。更何况胡蝶已经生下自己的骨肉。难以割舍的血脉,难以割舍的亲情。她如果不回去,那才是她人性的缺憾。

农村人虽然说些糙理糙话,但究其本质还是质朴。黑亮一家对待胡蝶就犹如如获至宝,左右邻居对她也尊敬有加,相处亲切和睦。反观胡蝶回到城里,除了媒体对派出所所长的大肆宣扬外,就是对她人格的轻蔑与侮辱。口水的力量几乎要将其淹没。面对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寡淡,更让胡蝶怀念原已拥有过的淳朴与良善。

母亲,她心心念念的母亲,迫于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要将她远嫁他乡。其实这又何尝不让人理解为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拐卖”呢?而区别仅仅在于亲人的同意或者是不同意。如若胡蝶隐忍远嫁,世间事总还是做不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长舌妇随处可见,有这样的过去的胡蝶又将会面临怎样的一种悲剧呢?谁又能真正的从胡蝶的角度考虑过此事的可行性呢?就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没能被勾起的同情,又何尝能得到别的外人的尊重?

所以,胡蝶最终选择了回归山村,这也是她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从而体现了她人性魅力的闪光点。因为她就是一朵极花,她就是与众不同,她的星星就在圪梁村的天空上,她真正属于那里,那里有她真正的完整的家。她只有在那里才能活的自在,过得幸福。

拐卖人口是违法的行为。究其根本是人贩子的罪过。而对于买入者同样也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看了贾老的后记,我觉得他又是再向社会发出另一种呼吁,这种现象也不得不让我们更多的社会人去深思。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根源。

同时,《极花》又给了我们新的思考方向。并不是所有的被拐卖的人,只有回到原籍地才能获得幸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好像是打破了人们的常规性的思路。但被拐卖初期和中后期,人物的心理还是不同的,它会随着生活境遇及心灵创伤愈合的程度而发生变化,所以,顺其自然遵从内心需要才是根本。

生活其实就是千变万化,它没有定式。不一定适应他的就适应你。自己的人生还需要自己做主,不能人云亦云。只有活出自我,才能挖掘出属于自己内心的幸福,才能为自己开拓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相关文章

  • 浅谈《极花》

    文|雨滴mfm 贾平凹先生以很轻松笔法去写胡蝶的不幸遭遇,这样就很自然的赋予主人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自己当前的...

  • 小先生、大素养 - 草稿

    ——浅谈极简教育技术助力“小讲师”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过程 刘玉雪 (山东省...

  • 极花

    你从崖边跌落 裹挟一缕山风 手中紧握 血红的极花 妖艳的你 被日月吞食 镜中干瘪的 孤芳自赏 老旧的窗棂 关不住 ...

  • 极花

    年过得不好,所以就只能用阅读打发时间。没有一本书,让我看得如此百味呈杂。从开始埋怨女主自己太笨,怎么就能如此轻易的...

  • 《极花》

    书里语句:这土窑是一只蚌,吞进了我这粒沙子,沙子在磨砺着蚌肉,蚌肉又把沙子磨成了珍珠。 这本书讲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

  • 《极花》

    粗看一遍 感觉贾平凹的文笔和黑家人一样 温水煮青蛙 从一开始对胡蝶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 到慢慢接受黑家人的照顾 胡蝶...

  • 极花

    “人要是活着没用了,这世界就不留你了。” 我是胡蝶,却是没有翅膀的蝴蝶。 我一觉醒来,在这没有光...

  • 城市的目光有时候要投向农村

    远行者评论极花 极花是花,因为它开得无比娇艳的,它在盛夏绽放;极花不是花,因为它在冬天是虫,它生长的地方很偏僻,一...

  • 浅谈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下的厌学情绪

    浅谈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下的厌学情绪 作者 念琪 中学阶段是一...

  • 浅谈“极简管理”

    今天参加了我的人生导师张兵老师的新课《极简管理》的首次对外发布,作为首批学生学习了他最新的管理思路和模型,也是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极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hz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