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在动荡中前进

2020:在动荡中前进

作者: 林中漫步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05:31 被阅读0次

                            ①  疫情来袭

    每年一到年底都有写一篇总结的习惯,将近十年,几无遗漏。昨天,群里绿风姐姐说大家写一篇同题作文,我立即赞同。是的,2020年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年,我们一起记录历史,有意义。

    去年二月那会编稿,每天刷微博,经常看到一些网友调侃“20200202”是个吉利的日子,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选择这天结婚。我也觉得很吉利,因为大家都这么觉得:一个浪漫的年份,希望爱情事业双丰收。

    过年了,我们一如既往地回老家。这些年,年味儿越来越淡,没有什么期待,反而觉得留下的更多是惆怅,就像那灰蒙蒙的天,和同样没有喜悦表情的人们。

    腊月29,我给母亲打电话说,今年回家过年不到镇上,不想太多人闹哄哄,就我们一家十几口人热热闹闹,也挺好。到镇上喝酒、熬夜打牌,身体吃不消。其实,这些年一直有这样的想法。

    父母上了年纪,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外,也就过年有时间陪陪他们。这么有意义的时间不能浪费在喝酒打牌上,那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嚣远不如安静地陪伴更值得做。更重要的是,自己想趁有时间听他们多讲讲过去,然后为他们写一本回忆录。再然后,为他们拍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父母的一天》。

    母亲赞同,二叔、大姑、小姑们说让下去到镇上过年,母亲都找理由推辞了。我们都为安安静静过这个年做准备。正在腊月30,三哥说他们晚上也回来过年,然后就多了四口人。

    过年晚上

    那天晚上,大哥们吃完年夜饭回镇上了,我们闲来无事就斗地主,一直斗到十二点,互有输赢。这是20年来很平静的一个年,没有一圈人都喝得酩酊大醉的轰轰烈烈。

    老家的天很冷,冬天早上窝被窝里真不想起来。尤其这几年村里人越来越少,早上过年的也少了很多。也就房后高家早上噼噼啪啪放鞭炮把我吵醒了一会,鞭炮声停又睡着了,直到母亲叫醒我。

    我起来时,父亲正把一大卷鞭炮拿出去摊开在路上准备放,干老正看手机,他说微信里说现在疫情很严重,十堰都封城了。这时大家才知道疫情是个什么东西。三哥还开玩笑说,幸亏我们跑回来,不然憋在十堰就难受了,大家都说是。

    可问题来了,也就是憋在家里无聊,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每天都在消磨时光,大家也是。说着回来写回忆录、拍纪录片的,可因此也搁浅了。看来这个年假要过得相当平淡了。

    那几天大家都一样,没事就在村里闲转悠,幸好还在农村,要是在城里,这只能在家憋着。有天下午,我翻山越岭把小时候爬过的山又爬了一遍。不过,曾经走过的路,现在已经是荒草丛生,估计再也不会有人走了吧。在路上,我还看到野猪扒的坑和一堆堆动物粪便。

    小时候,家里穷,每个暑假都要到山上拉柏铃,这条路经常走,哪个地方有一棵什么树都很熟。有个地方靠近悬崖,上面有一个大石头,那时我们一群人将柏铃扛到这里就要歇歇。躺在大石头上,吹着夏天晚上的凉风,看着山那边红日西坠,说不出的快慰。

    我来到这个地方,躺在那儿回想儿时的艰辛与快乐,心情平和。我喜欢爬山,尤其喜欢在爬山中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回忆过去思索当下憧憬未来。

    那时,脑子中就只有一句话:不知来时路,无以知将来。

    后来在家实在憋的难受,正好群里通知说让大家返岗,我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和大哥一起到了镇上。在镇上就近采访,然后回传素材。

    当时叫《记者手记》,虽然迫不得已的宣传腔让这难得的纪实失去了太多记录历史的客观,但也算鲜活、紧张、真实、刺激,反映了疫情大背景之下普通大众最真实的生活常态。

    也是那时起,自己更坚定了对新闻纪实的看法:不必刻意歌颂,只要真实记录,悲欢离合都足以生动感人。

    在镇上逗留三天后,正月初九我坐上了一辆物资运输车,沿途过了快十个关卡最终到达郧阳。到了郧阳,我又拦了一辆当地官员的车辆,搭乘回到市区。

                      ②  疫情中的思考(1)

    返岗上班后,心情很高兴。因为,待家里无所事事的感觉太难受了,吃了睡睡了吃。

    我们是轮流上班,上两天休两天。上班可以出去采访,别人说危险,要与各种人近距离打交道,而我们不觉得,至少我不觉得。

    关于自由。以前觉得裴多菲那首诗把自由的价值抬得太高,但直到那一刻才觉得并不,自由的价值是在不自由的时候体现。越是不自由就越感觉自由的可贵,相反,你是自由人时你会觉得自由一文不值。

    当然,自由与爱情、生命相比,谁排第一,这个真不敢轻易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处于必选的状态。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失去另外两样,所以做假选择题。倘若,真的赤裸裸地直接选择,我想很多人会重新考虑的。

    我之所以觉得自由真好而不觉得危险,不是说我真的不怕死,或者说真的是有伟大的牺牲精神,而是我在心里做过精致的利益考量,一方面是自由且见证历史、记录历史,一方面是防护好即可没有太大危险的威胁。二者对比,我当然选择前者。

    关于高尚。哪有什么抽象的高尚人呢?所有高尚的人心里都有一本极其精明的帐,高尚只不过是他利益计算后的结果罢了。

    我真心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高尚的诞生过程后能不必羞愧于自己的利益盘算,然后继续更加精明化,最后发现道德觉悟的确有一种真实可感的好处,那就是定心,而不要再觉得高尚真的高高在上。

    关于纪实。疫情期间,我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中有高警、医生、护士、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小吃店老板、辅警等。如果按照我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真实记录他们的工作常态,用纪实的手法呈现在特殊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是如何运作的,那些平凡的人他们面对工作、家庭与健康是如何选择的。

    一味宣传,可能会丧失事实本身真正的力量,赤裸裸地意义挖掘与拔高煽情,反而会让有血有肉的人成了模子。新闻对象不仅是一群人,更是个体人,有血、有肉、有泪的真实人,新闻手法不仅处处是宏观叙述,更多应该是微观表达。

    必须说,绝大多数都是平凡人,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他们生于烟火以谋生为本,喜怒哀乐、生生不息。他们所懂的道义基本不出家庭与朋友的范围,高尚的无私奉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苛刻要求。

    我们完全应该有一种不必赞美歌颂就内心自足自信的认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有真实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最珍贵的价值。让平凡的归于平凡,不溢美、不拔高,让小人物的口中多些家长里短,少些奉献、感恩、感谢,新闻就有生命了。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以旁观者的姿态,我发现,所谓的坚守压根感动不了我。因为每个岗位上的坚守要么是领导或单位的命令,要么是工作安排使然,他们不得不坚守。他们真正感动我的是一包一包泡面吃得反胃,是父亲住院后的涕泪涟涟,是作为平凡人的七情六欲,是爱而不得的苦闷。

    关于工作。疫情期间,我感觉工作真的太重要了。想着我们能出去而别人只能窝家里时,就觉得很庆幸。

    因为工作可以外出,我没有错过这个春天的樱花,也没有错过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春光。当别人拿着鱼竿在鱼缸钓鱼时,我正听别人讲故事。你说,无聊与有意义的生活对比,差距多大。

    前些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如果2020年你还有一份工作,要记得感谢,深以为然。

    工作不止谋生,更重要的是它让人生的光阴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平时。我们或许觉得工作太累,加班太累,可直到你没法工作在家里窝得心发慌时,你才发现工作时的你心最安定。

    生命在于创造价值,虚度光阴的人无论多么光鲜亮丽,均不值得羡慕。珍惜一份可以创造价值的工作。

                      ③疫情中的思考(2)

    关于爱情。疫情期间与一位老师在微信上认识,最后也见了面,虽然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在一起,但的确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我从没遇到过一个能够陪我谈天说地,谈共同读过的书的女生。我看过的书她绝大多数都看过,她还推荐了一本《岛上书店》,我也看完了,而且很有感触。

    那段日子,我重看《一个人的朝圣》,她看了《活着》。哈罗德的经历对曾经的自己影响巨大,而《活着》中的富贵悲惨的经历让她唏嘘不已。

    一个读书的女生有多好,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了,但总标榜自己喜欢读书却从来只是做做样子的,我倒是见过不少。一个把读书当作兴趣的女生,气质定然与众不同,不说就能感受到。

    可能,或多或少,我受这个理念的支配,骨子里还是喜欢那种洗尽铅华,不虚荣、不愚昧、柔而立的女生。也或者说,我喜欢读书的女生,更多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因为据我观察,不读书的女生以及男生,内心有许许多多无聊的想法无法排遣。生活中纠结琐碎、情趣平庸、容生闲事。所以,当他读书时,他的内在是独立的,是昂扬向上的,外在是平静的,是淡定的,是阅尽铅华也从容的。

    或许,这是一个执念,如我一样把阅读融进生活中的女生少之又少,所以过尽千帆皆不是。但我相信,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人终究会与我重逢。

    关于信仰。我很庆幸,在我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此生应该坚定不移地相信什么,这种庆幸在7年前川西高原上就已经有了。

    一个人活一生会遇到种种的磨难与纠葛,没有信仰的人被其拍打在地,有信仰的人始终内心独立坚挺、伟岸不屈。

    可以承受贫穷的人,用奋斗改变支撑自己,但一旦富贵起来就立马堕落颓废;遭人歧视的人一旦得道升天,立马就抖落翅膀,恨不得把天下人都踩在脚下;没有生活方向的人纸醉金迷,用抖音、酒精、麻将麻醉自己,无聊时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我曾不止一次地寻找精神支撑,高中时代把学习改变人生当作信仰,大学时代把寻找人生意义当作信仰,如今,将这种意义具体化。

    在川西高原上,我从阿卡与阿嘎嫂子的身上明白了这世间真正的信仰,即保持天性的善良。善良不仅是一种利他的品质,更是自己寻求精神解脱升华的不二法门。

    后来我把这种善良和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与佛家的慈悲心进行了融合。

    由保持本性的善良到自主地悲悯世界,这是防止生命堕入虚空以及罪恶深渊的重要一步。明了自我、洞悉本心、觉悟有情、与万物共生。这样,生命摆脱了有限时空的局限,以及由这种局限而生的万种烦恼,最后达到永恒的境界。

    这些认识其实早些年早已有之,只不过疫情更让我加深了理解而已。因为有这种认识,我对看不到这种悲悯情怀的各种做法甚为不满。

    生命逝去,但没人启动反思机制。相反,一直用感恩体、泪奔体来麻木众人。疫情初发的混乱与各种遮掩,早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所淹没。

    一个社会如何包容不同的声音?说真话不必付出生命的代价哪一天才能到来?专家荒唐地明目张胆地说鬼话蒙骗众人,这种局面哪天才能改变?

    此次疫情真的检验太多,那些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那些真正的坚守不畏各种压制,那些扯上爱国的虎皮干各种肮脏勾当的雷雷们沉渣泛起,那些愚昧的群氓绝不愿相信证据而更愿相信自己狂热的情绪。

    在此之前,我对饱读诗书、历经沧桑有种天然的敬畏感。我认为学问渊博与读书多少定然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认为历经沧桑、饱经世事与智慧肯定有关系。但此次疫情中,这些认识都被打破了。

    知识如果不建立在牢固的正确三观之上,越多越害人;知识如果不被内在的信仰时刻统领确认,再多的知识也是虚妄,也仅仅是知道而已;无论多艰深的道理,如果它的初衷出了问题,轻轻一推,必然轰然倒塌。

    而那些所谓的历经沧桑和饱经世事,如果不和一以贯之的人生之道即生之信仰紧密联系,所谓的沧桑只不过是一次次单纯事件的叠加,和智慧无关。

    我庆幸,在国学与艺术天地里浸泡日久的自己,还没有泯灭最朴素的良知,再遇到没有穿衣服的皇帝想让大家歌颂他的漂亮外衣时仍然有做那个小孩儿的勇气。

    温和而又有见识,善良而有锋芒。平时温和不争,如遇不平必然拍案而起。不做圆滑的乡愿,让爱你的人更爱你,让恨你的人更恨你。

    关于慎独。疫情期间在家宅的真是无聊,睡得头疼。不过,也多亏了自己有那么多兴趣可以拿来排遣寂寞。

    一本书接一本书地看,纯粹地思考,也挺好,听音乐也挺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天天K歌上练歌、练葫芦丝。时间这样过着,也挺好,挺好。

    今年网上有个段子说,疫情中你怎么过,你的余生就怎么过。看到这个段子后内心顿时一震,我在想: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疫情期间封城的日子呢?

    中国传统文化讲慎独,这个慎独不仅仅是慎一个人时邪念的产生,更要慎一颗心经不住寂寞的摇动而魂不守舍。一个人如何面对无聊的自己,这既能测量他真诚的品格,更能测量他灵魂的深度。

    所以,洞察这种百无聊赖,注意光阴流转中心之状态,注重体会时光流逝中好的兴趣如何让自己的寂寞远去,且让内心变得恬淡、安然、自足,这个功夫,只有在独处时才能修炼,平常很难。

                          ③  动荡中前行

    2020年真的不太平,世界动动荡荡,自己跌跌撞撞。

    30岁的自己依然孑然一身挣扎前行,学着冯硕的那句“一个人究竟要走多少路才能坚定前行的方向,一个人究竟要认识多少人才能最终知道与谁同行”一遍遍安慰自己。

    也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究竟要经历过多少痛苦坎坷的挣扎才能做到心沉如渊,究竟要经历多少事才能不再让爱你的人、信任你的人心怀失望。

    工作、婚姻、交际、读书、锻炼……有哪些事可圈可点,又有哪些不满意值得继续努力?心里还是要细细盘算。

    2020年,世界在疫情中撕裂,也在撕裂中反思。巴黎街头麋鹿散步、巴厘岛乌龟成群、长江上海豚嬉戏玩耍……人类退后,动物向前,世界突然和谐了不少。

    无论伊朗与美国怎么相恨相杀,美国和中国如何互怼与制裁,我都希望自己始终能看到脆弱的世界与人类;学会谦卑,少点狂妄;学会反省,少点指责。

    在2020年这大时代中,个人宛如一粒细沙,浮浮沉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别被喧嚣淹没内心,别被虚拟的网络吞没真实的光阴。少看点新闻,多关注身边的事,多爱身边的人,多珍惜那些抓得住的幸福。

    未来,要学会屏蔽世界,更加重视个人的内心体验,以素心为基础,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铆定航向步步走向理想的生活。

                                          2020.12.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在动荡中前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jm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