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到前一讲留下的思考题。
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达成人生满足,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找到大概率快乐与留白区快乐的最佳占比,那么你的最佳占比是多少呢?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王老师准备了大概三讲的内容。
今天,先与大家分享第一部分的内容。
关键点:如何明确你的愿望,找到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
看到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会觉得多此一举,自己的愿望自己难道还不清楚?!
其实不然。
不信,你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你自己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情......
是不是一下子蹦出了许多想法,大脑有没有乱哄哄的感觉。
如王老师所讲,我们普遍存在一种重大事务优先级的错乱。
什么意思呢?
就是搞不清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将这个问题带入我们的人生之旅思考,可以看出,我们并不是从小到大都有这种混乱,这个混乱最早出现应该是我们进入大学学习以后,并且在大学毕业前后迅速加剧恶化。
那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乱的产生?
究其原因,就是选择的多样性。
人是一种群居性动物,比较心理让我们很难下定决心,最常见的就是当询问想吃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普遍回答都是“随便”,将选择的“绣球”抛给他人。
其实这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难以下定决心的一种具体表现。
衍生到其他事件。
就是看见好看的人,知识储备多的人,或多才多艺的人,我们就会想成为他们。
可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
选择,意味着自主放弃,而我们又 往往不愿意放弃。
这就让我们陷入了选择困难的“泥塘”。
因此,面对大量价值导向性信息冲击,如何判断出哪些愿望才是心中所想,在当下竟成为了一件极富技术性的工作。
《存在与时间》的作者海德格尔曾讲到过,“两个世界”的理论,即生活世界和自我世界。其中生活世界就是我们无法脱离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影响,而自我世界,则是一个只需要面对自我的世界。
那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找到自己心中所想的前提,就是必须潜下心来,进入我们的自我世界。
而进入自我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王老师讲到的“极限情境”法。
首先,想象自己的人生是一张地图,你需要从a点去往b点,而最快的路径肯定是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一个基础理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而极限情境法,就是帮助大家找到基点a和b,尤其是b点。找准这两点,会让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让我们更加直接地画出这一根属于我们的直线,且在行道偏离时,如导航一般及时提醒我们修定方向。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在下一讲中,我们将继续跟随王老师的步伐,重点学习找到a点和b点的方法。
那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