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7)7月16 周四 晴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早上,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然后,努力去做了。
中午,看了下股市行情,真的是惨不忍睹。
前面所有的涨,都是为了今天的大跌。
世界一片绿油油。
再次印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白捡的钱。
赌场里,永远没有最后的赢家。
下午,有点忙,一件一件事情做完。已是六点多。
晚上,觉得自己今天太累了,得放松下。
找了二个记录片看。
一个是焦波拍的《俺爹俺娘》,讲述的是一对相濡以沫72年的农村夫妻,一辈子对儿女的付出的和牵挂,还有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变化。
农村的父母,他们一辈子呆在大山里,家里出个读书人,去了远方的城市,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见谁都会吹一下牛,炫耀下自己子女的成绩。那是他们辛苦一辈子后最大的安慰和寄托。不管他们在家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都不会同子女说。
看这样的记录片,觉得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其实就是父母安康,内心平和,父母在,不远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父母的心愿。
然后,看了另一个记录片,樊登读书会发起人,樊登记录的《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这部记录片是记录关于让孩子去美国读高中,择校的一些选择,思考。
美国,一个陌生而又神奇的地方,11岁到15岁的孩子,独身去美国生活,父母给他们选择的学校,到底适不适合他们?
从哪几个方面去考察学校的好坏?
美国的私立学校到底好不好?
孩子们留学以后,前程如何?
从记录片中来看,择校是要综合性选择的,就是要选择最合适孩子的学校。名次,倒是无关紧要,而留学过的孩子们,大部分是选择回国发展的。
这二部记录片,拍摄的时代,人物,视角都完全不同。
所以,给人很强烈的冲击感。
想想几十年前父母们的乡村生活,再看看现在孩子们出国留学的舒适生活。二个不同时代的世界,表面上看完全没有办法融接到一起。可是,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是上一辈父母的辛劳,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走出农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最后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无忧无虑地去想去的学校,寻找自己的梦想。
父母的世界,孩子的世界,一个是方园几里的小山村,一个是包罗宇宙的世界。
平台不同,视觉不同。
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去哪里,我们,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明天回高安,吾心所处是吾家。
7月16日,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