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自我激励?能够每天整理价值观,并且合并进去新学到的有用的东西叫做激励
最近做毕业论文,想的先把一件事做完然后才能搞别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如果不忙完,真的会影响我后面很多的学习和工作。
全身心的投入进来,现在终于看到了一点结果,只要把画的那些图和latex代码搞到word格式就快好了,给导师准备好文件
这样就使得看书——以及原来预想的能够做笔记传送上来都成了一种奢望,更别提前段时间迷失自己去酗酒的那段往事了,自我管理真的是比时间管理靠谱和实用,应该管住的是自己的心。
不过我这样记录的习惯会保持下来,如果有感想了一定会写成log记录,如果是读书笔记也应当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整理工作
——————————————————————————————————————————————————————————————————————————
今天下爬虫课,突然一想已经四周过去了,刚好爬虫课上完了,自己也是有一点感受,感觉这个东西扎实学进去了。找老师一问一些深度学习的教材,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些去学习。
下课之后,老师附带的给我提了一句数据处理的工作,包括在cookdata上面能够看到的数据处理项目能够开始做上几个了,包括利用pandas和onehot数据进行处理,这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坐上这样的数据之后,我的数据处理技术就会上一个台阶,包括提取相关规则和观察数据处理都会有一定水平。
无意间记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看到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有特别多的开学第一课的内容没有整理上来
这都是数学学院的大佬教授们的精华思想啊,马上教训自己要记录下来
————————
多元统计分析
在金融方面,云计算/通信网络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速度提升上来了
考虑到所有app都开始计算人们的时间,实际上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到了5G时代,所有的下载速度飞升,再也不会听到“卡”这样的说法,那么最宝贵的成了时间,那么管理自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沉迷和上瘾,在这种科技加速下只会变得更快,人要往上走变得更难,所以我认为最好碰都不碰。
当然,5G带来的就是海量的娱乐教育的数据分析,想想围绕5G能够做些什么,很可能这样的公司和项目就能够起飞,至少能够卖个好价钱
梭罗:人类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我们需要把网络虚拟道具的购物计算到GDP当中吗?这是不是一种幻觉?
相当于知识付费:人们的财富增加了吗?或者仅仅是从一个口袋到了另一个口袋?
但是这样的东西太难衡量,所以就造成了经济的难以估测。也许互联网经济发达,但是GDP却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甚至经济滑坡呢???
会不会经济滑坡??
————————————————————————————————————————————————————————————————————
Scrapy爬虫和深度学习
科大讯飞
矿石科技
商汤科技
这样的公司在我们国内的技术开始崛起,需要留意
————————————————————————————————————————————————————————————————————
/应用回归分析
谈考研的事
统计系
学硕:数分、高代、概率、数理统计、随机过程
专硕(应用统计):政治、外语、高数3、自命题(基本知识点测试,有一些人能够拿满分)(两年学制)
课程硕士
第一年:两个学期修分、大数等
第二年:开题报告、实习、完成答辩等
大家考研面临的问题:
1.数学思维:证明的强悍
2.计算能力:高数的坚实
我们学校的20个人中,高数62分以下有10人,反观经管金融的高数都在90以上
420分的考生都是财经大学的,他们的高数都在100以上
谈谈三本院校
三本院校后面两年完全不上新课,完全将考研,他们的学生自然考的分高,但是进了学校之后专业素养一塌糊涂,这是我们想当然的以为分高专业素养就强大,但是不想他们除了考研课,别的东西一点不学,比赛一点没参加,论文完全没写过,答辩完全结结巴巴,外语论文一点看不懂。
但是这确实是一种悲哀,客观来说,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应该考高分,但是如果从高到低分录取,这些学了专业能力的学生干不过只学考研课的学生。而这样只学考研课的学生却挺多的,这就造成了表面上“人才泛滥”。
拿笔者来说,我觉得我科研能力一般,专业素养差点。但是我确实比仅学考研课的人外语水平高、我确实是在大学期间写过四五篇论文,确实是参加并获奖四五次数学建模竞赛、毕业论文完全不敢马虎对待。
专业能力决定了创新能力
当然,笔者不才,考的分数不高,也许,笔者仅是普通人吧。985学校可能看中的是别的东西。
考母校和考外校的差异,考外校一定要高他们一截他们才录你,这就是门槛
像高数3,仅看答案给分。
如果要复习,用真题测一测自己,多少分按多少分水平复习。网课与实体课效果相似,反而节省时间。但是实体课的好处就是老师能够激励自己,这在漫长的备考当中很有作用。
明确方向,不要被信息迷失,踏实。
不要守主见,要练自己的本领:对统计的人来说专业能力就是软件一通乱敲能够出漂亮的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
家庭情况决定了我们是先工作还是先考试(当然不一定,笔者个人认为深造能够提升智力水平和更好的工作机会,当然如果你寻求更大的挑战,是不是就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教育水平呢??)
考前真题非常准,做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与考试题差异不大的
比如找对象,那也要到好的地方去找,不能去撞和等,那太不容易。
比如一个学统计的姑娘到软件学院找男朋友:我高薪他也高薪,二人幸福生活,其实这是情商非常高的体现
这种观点非常有指导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学习
计算机专业能够会应用了,但是我们数学学院的优势是数学功底(所以还要对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打基础)
机遇
CDO(首席数据官) 架构师(计算机专业的方向,硬件) 数据分析师(数学出师) 领域专家(专业领域的研究专家)
老师还是希望我成为数据分析师的,因为我们在训练过程中都有意识地向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关联规则方向上去教导我,我认为只要踏实做好它,总会到来那一天的。
择业应当关注国家政策
关注我们的领导人,关注我们的政策能够让我们知道接下来应该向哪里走
我国强调自主研发,这正是时代和国家的机遇所在
供给侧改革提出了,那么新技术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教育2.0
有创造力的人并非成功案例,这时候教育和需求是脱节的,教育失去了创新的土壤
教育3.0
自我教育时代,985高校学生的毕业调查——大部分去了国外和政府机构——这造成了市场空缺和人才浪费
TESLA为什么技术这么厉害,他们国家的挖人政策太过强大,在我们国家没办法复刻这样强悍的竞争力。
西方世界——专利的保护造成了科技的发展变快
老师希望我们经常看书来启发自己的思路,实际上这也是我需要做的,现在我利用走路的时间和闲暇的时间去看一些互联网书籍,不求深入人心,要启发思考。
我们的国家在互联网这块,就是法律还没有全面。
语言没有国界,但是科技是有国界的。
由于专利保护,中国怎么可能利用美国的专利
我国的法律,使得在这里不太容易创新——一是技术不到位,二是眼光不到位。这样的土壤技术和眼光都没到位,何谈创新?
美国的主体产业是微电子、飞机和计算机,这就使得他们有很好的土壤谈创新和开发
那么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要建起来,
物联网——云计算(网格计算——可信计算)——大数据2010前后——人工智能
云创大数据的博士就开发了很多这样的先进科技帮助中国城市进行迭代,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