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在天地之间,犹如一块小石头、小树枝放在泰山上一样。正存有自以为渺小的想法,哪里还会感到自大自满呢!
(二)人所知道的事情,远不如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多。
(三)一匹良马,它能一日奔驰千里,但让它捕鼠远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说明各自的技能不同;猫头鹰夜间能够抓取跳蚤,明察秋毫,但白天出来,瞪着眼睛却看不见大山,说明各自的性能不同。物性不同,人性各别,怎能单纯地从一个角度就去否定事物本身呢?
(四)明白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万物之理,通达万物之理的人必然知道如何应变,知道如何应变的人就不会让外物伤害自己了。有最高修养的人,火不能让他感到灼热,水不能让他淹溺,寒冷和酷暑不能伤害他,禽兽也不能偷袭他。这些并非说他迫近它们而不会受到伤害,而是说明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能够谨慎对待进退,所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道德经》中”以其无死地“)
所以说,天性存于内心,人事显露于身外,道德本于自然。
(五)只有任听自然天机,不与众小争胜,才能成就大胜。
(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游来游去,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七)世界上所尊贵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美名;所快乐的,是居处安逸、饮食丰美、服装华丽、颜色悦目和音乐动听;所鄙视的,是贫苦、卑贱、夭折和恶名;所痛苦的,是身体得不到安逸,口腹吃不到美味,外表穿不上美服,眼睛看不到美色,耳朵听不到美声。如果得不到这些,人们就会大大的忧虑和焦急,这样来对待身体,不是也太愚昧了吗!那些富人们,劳累身体,辛勤操作,积蓄了许多钱财,却不能够全部享用,这样来对待身体,不是也太不爱惜身体了吗?那些贵人们,夜以继日地思虑着如何保住官运的亨通,避免危机的到来,这样来对待身体,不是也太疏忽了吗!人若长久地伴随着忧愁而活着,这是多么地痛苦!
我来说个道理:天因其无为而清明,地因其无为而宁静。天与地两个无为相和合,万物皆能化育生长。恍恍惚惚,不知从什么地方而出;惚惚恍恍,没有留下一点儿迹象!万物繁多,皆从无为的自然中生息。所以说:“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世俗之人谁能够做到无为呢!
(八)“小袋子装不下大东西,短井绳提不来深井水”,性命各有它形成的道理,而形体各有它相适宜的地方。
(九)保养身体,一定先要具备物质条件,物资有余而不能保养身体的人也是有的;保住生命,必须先让形体不要离去,形体不离而生命已经死亡的人也是有的。
(十)万物原本就是相互牵累,彼此两两相互招引啊!
(十一)他为人纯真,外貌虽如常人,而内心却如自然一样清虚,一切随顺自然而保持真性,心境清静而能包容万物。世人无道,他便首先端正自己,以此让人开悟,使别人的邪念自然消除。
(十二)世人把自己所喜欢的所欣赏的事物称为神奇,把自己所厌恶的所痛恨的事物称为臭腐。就像生死相伴随一样,臭腐的东西将会重新转化为神奇的东西,而神奇的东西也将会转化为臭腐的东西。
(十三)随时竞逐,拘限于一事一物而不能脱身的人。他们身心驰骛,沉溺外物,终身不能自拔。
(十四)智者也有困惑的时候,神灵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只有去掉自以为善的心理。才能体会真正自善的本性。
(十五)勉强哭泣的人,虽然悲啼却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严厉却没有威力;勉强亲爱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却不和美;真的伤悲,就是不出声也让人哀恸;真的愤怒,就在没有发作前就已经令人畏惧;真的亲爱,用不着笑就已经和美。真性存于内心,精神就会显露于外。
(十六)天下的人各以一己之偏见自以为是。譬如耳目鼻口各有功用,却不能相互替代,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适时方有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