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

作者: 语言游戏 | 来源:发表于2021-09-29 07:45 被阅读0次

    老子言事,常执其两端,庄子无端,老子言善恶,庄子无善恶。自然无极无端,善恶不行于物。言自然者可与言人事,言人事者不能言自然。老子是世俗之学,庄子乃道外之道,老子有的是一种狭窄的辽阔,其道理脱俗不脱世。

    为学日益,为正其心,为学日渐,明智明理,为学而乐,不失其性,不失其心,正其道,无其邪,浩然正存其心,不失气华误歧途。

    圣人处天下无为之事!对待荣辱成败的人,总是看做一视同仁,圣人深知天下人,得,失,成,败,都是具有一定因素所造成,若生命诞生多几次,开头与结尾终将会不同。天地从来也就没有过善恶之分!人类发展历程对一切认知强加上去的,有朝一日能修炼到圣人的心灵意境,自然而然不受天地万物得败荣辱而荣辱若惊,遇事不慌而自明,不争而欲,不自大,故成,不自彰,故明,天地长久,天地长且长而久,正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安知人生经历程途,要乐天知命,保持着生命诞生之时本心本性,过去的一切荣辱就让其过去,下余生多加修养,静心,明理,不失本心,不失本道,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原理,出发点就是终点,生命诞生之时就是结束之时,牢记着一个一,有生于无,从无中领悟真正有,能真正从无中领悟有的人,便能从中产生大智慧跟明大道理!其中就涉及到了很多玄之又玄的未知能量了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的人生观是谨慎处虚,不妄做为。

    老子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简单,民风淳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今天看来很遥远,似乎也不现实。但这正是老子尊道思想的体现。他的这种思想,正是出于对大道的维护而说的。因为一旦复杂,就会多为,有多为就会问题转多,纷争转多,社会动荡,国家难治,人民不安。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道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它存在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天地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认识,即自然大道。但是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也无法用语言去描绘,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体悟,所谓“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要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尽职尽责,时刻反省。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永远宽容向善,谦卑(要能如水的品质)、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贫乐道,放下名利、虚荣和固执,多一些知足、宽容和快乐)。

    此刻在这里谈《道德经》,我觉得自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明显属于后者。道德经它就像永不枯竭的泉水,满载宝藏…,它的广博与深奥,越读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面对浩瀚的中国文化,我永远是个小学生,远方很远,步履不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一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wd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