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笔记

听书笔记

作者: 粪草 | 来源:发表于2023-01-06 19:25 被阅读0次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可真是一波三折,荡气回肠。前头这几讲,我主要分析了故事里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一是《西游记》里千头万绪的伏笔;另一个,就是揭示了牛魔王的本尊。这两个要素,都是有关小说创作和改编的手法,今天这一讲,我要给你讲的是《西游记》里的另一种写作手法——隐喻。

什么是隐喻呢?隐喻,它的本质就是比喻,但又有自己的特色。

就拿《西游记》来说吧,之前我们说的“心猿”、“六贼”啦,都是有关《西游记》主旨的隐喻,还有一些复杂点的,比如“车迟国”的“车迟”两字怎么解释,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的动物组合又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啊,都需要用比较专业的宗教知识,才能说得清,所以我们的精讲一路走来,并不是所有的隐喻,我都会一一分析解读。我挑选的都是一些事关宏旨,比较通俗的隐喻。像火焰山啊,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花时间来剖析的隐喻,今天,我就来跟你说一说这 “三借芭蕉扇”的人生哲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火焰山,可不是一般的山,火焰山的火也不是一般的火。你还记得我之前讲到的,这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吧?孙悟空五百年前一脚踢翻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有几块带火的炉砖从天而降,便化作了这八百里的火焰山。这些当然都是《西游记》字面上的交待,刚才说了,这火焰山是隐喻,那它所代表的“本体”会是什么呢?

火焰山的火可不是煮饭的火,不是烧烤的火,也不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这把火,其实是人们心头的无明怒火。

发脾气发怒,一般我们就叫做“发火”,那为什么又会叫做“无明火”呢?其实,这里的 “无明”是一个佛教的重要术语,它本来说的是人分不清真实与虚幻,行为颠倒的状态。把“无明”和“火”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愤怒产生的愚昧。

从这把“无明火”,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孩子的三昧真火,那几乎是要了悟空性命的一把邪火。

关于这“三昧真火”的来历,其实也有各种说法,这“三昧真火的”的“昧” 字,也就是日字旁加一个“未来”的“未”,你看,这个字不就是“愚昧”的“昧”么?所以,无明火也好,三昧真火也好,指的都是同一个本体。在《西游记》的第四十回:《婴兒戯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里头就讲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就是在火焰山修炼了三百年才炼成的。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推测。

好,揭示了火焰山隐喻的本体是使人愚昧的无明怒火,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分析,这无明怒火是怎么让人愚昧,消耗常人智商的呢?我来给你结合《西游记》的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os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