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但使不可为成可为——《清平乐》有感其一

但使不可为成可为——《清平乐》有感其一

作者: 扶云浅出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22:28 被阅读0次

           电视剧《清平乐》开播,其主要以宋代皇帝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他身边的许许多多人和事。其中不乏为君王的治国之道,朝堂之上的波云诡谲,身边人的爱恨情仇等等。该剧的制作班底口碑颇佳。从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精致到位的服装、大气复原的置景、富有深意的台词、人物选角的演绎、徐徐铺开的情节等,无疑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十分期待后续更多丰富精彩剧情的展开,更多血肉饱满人物的塑造。

           虽说有人诟病前几集的节奏太慢,但细细琢磨一些情节对话,都让人感触至深。看到第二集时,我对少年仁宗与被贬黜的晏殊大人的对话,颇有感想。

           晏殊因张耆一事被落职,即将出京时,少年仁宗来探望他。提出了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的疑惑。若不可为之事是恶事,那自当无可分说,但若是一件善事,到了君王这里,反倒由于种种原因,成了“不可为之事”,有心无力,便成了君王的有愧于心。

          在剧集一开始,仁宗便得知了太后非自己生母的真相,他策马奔腾想去见自己的生母一眼,却遭到各位官员的种种阻拦,与生母距离一墙之隔却未能成行。一句"两宫不得并立,否则必其纷争“道尽了先帝太后的考量思虑,也昭示着此时身为君王的赵祯肩上的责任。也令这件侍奉亲母、恪守孝道的”善事“,成了仁宗满腹苦楚的"不可为之事”。

        这是少年仁宗,遇到的一件不可为之事。

            再说晏殊,他早早预料到了自己因劝谏不当得罪了太后,即将被贬黜出京,万般无奈下甚至“主动出击”,在众官员面前苛责小厮,令太后觉察,落得一个张狂不善的罪名。此举令太后也不得不感叹“真是一个妙人”。仁宗便说他“这便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入朝为官总想一展抱负,哪怕站在权力的漩涡中心,忠臣也想时时辅佐帝王,成就大业。对于晏殊,遭贬出京,对于实现这一理想便是那“不可为之事”,然而他坦然接受,提前准备。即便是违心之举,不可为之事,也要退一步,静候良机,以实现未来的“可为”。

           听完仁宗的花,晏殊大笑,笑声中参透着的,仿佛是对官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先是提点仁宗,世界之大,正邪相生、阴阳互融,没有非黑即白的绝对事情,作为统治一国的君王,又何必如此纠结着,要做侠客和判官,将黑与白切割,将善与恶粗暴地妄下定论呢?

           他又道,即便如此,身为治国之君,却还是应该在心中,树一杆天平,这把天平,承载的却不是个人的计较得失,而应该是他的国家与百姓。君心当如镜,镜中的倒影,是天下的芸芸众生,为一国之君,该从天下的角度来明辨善恶是非,为朝堂明善恶,为百姓辨是非。再说那有莫大力道的执秤之臂,是希望通过君主掌握职权和力量,将黑白善恶,都微妙地圆融在一起,巧妙地维持其平衡,使撑着这八荒四海地天平,不至于倾斜翻覆。

        于是,在一次次斡旋斟酌之下,不可为之事成了可为,如仁宗即便心中愤懑,也再为求见生母。同样,在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下,许多可为之事也成了不可为,如仁宗得知当年为了和太后赌气命人制作的药渍蜜饯,竟害的梁家家破人亡。

          也许我们都在感叹帝王的不幸,百姓的清平乐需要皇族的孤城闭来换取。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感受着宋仁宗作为普通人该有的喜怒哀乐,生动而鲜活,也将一步一步望向他,迈入残酷无情的权谋之争。

          然而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天下”,也有着现实鞭笞下的无可奈何,我们避无可避,总会牵扯到某些恩怨纠葛、利益纷争,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为”与“不可为”便是一种取舍。当我们走上黄色森林里自己选择的路,这是我们眼中的”可为“。可若形势迫人,走上的是另一条有悖于我们心意的路,即是”不可为之事“,该当如何呢?

         我想,晏大人已经用他的智慧给出了答案。

        当下看似"不可为之事“,谁能知不是为”可为之事“垫脚铺路?又或者说,我们可以摆正心态,顺应风浪,扭转方向,使其”不可为“,成”可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但使不可为成可为——《清平乐》有感其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rn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