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
注意,和我们之前读过的“人格失调症”,做一个简单对比。
请试着思考,你是否有类似的症状?同时,试着回想一下你身边的人,是否有一个人,有着上述明显的症状呢?
答: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人格失调症,主要表现在伤害对方,只会一味索取。与普通的人格失调症相比,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更突出其寄生的心理,离开了寄生对象,就会出现强烈的负面情绪。
我身边的例子,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某妈妈。她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她女儿去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而这位母亲平时对待她女儿的态度,却是各种打骂。毫无疑问的,她女儿也缺乏安全感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2、
请问:我爱赚钱,我爱打球,我爱工作……这些是否属于作者定义的「爱的范畴」呢?
答:根据作者对“爱”定义的范畴,以上都不属于爱。我的理解,作者定义的爱,和爱工作等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出发点不同。爱打球,爱工作,本质还是索取,希望从外界获取满足感;而真正的爱,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向外界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这里想到一本拯救过我的书——《幸福的方法》,作者是哈佛大学top1的课程——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的教授。他曾经也是以为获得壁球的冠军,就能收获幸福。结果当他真的得到第一的奖杯时,他迷失了自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然后他决定潜心研究幸福力,最后收获现在的成就。
《幸福的方法》的核心观点是,唯一能收获幸福的人,是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人。如果一个人现在感觉不幸,以为得到金钱或权力就能得到幸福,一般也会收获不幸的结果。
那当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幸福从何而来呢?答案是由心而发的幸福,感受自己心脏跳动的幸福,感受呼吸的新鲜空气的幸福,感受活着的幸福,然后把这种幸福不断传播给他人,把自己的幸福延伸出去。
爱的对象必须是人,因为作者定义的爱是促进心智成熟,非人的事物是否存在心智,是否能通过爱实现心智成熟,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想分享爱,首要的对象还是人。
3、
我们切入自己的家庭,回想一下,你对于孩子,或者父母对于你,或者你的亲戚们,是否有类似的『自我牺牲』的幌子吗?
答:听话,典型的寄生心理。这个问题想起之前爆红的人生排序,如果不把爱自己放在第一位,又如何爱他人呢。
今日金句
给予者把爱当作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把对方心智成熟当回事。
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