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作者: 淡彩mm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8:46 被阅读0次

    蔡燕妮未交作业,张茜、吴玉铃请假

    《在课例研究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库坑小学 黄秋发

    研究总是相通的。

    我指的是很多方面。听林主任的讲座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几本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课例研究,它们都指向了无限循环的实践与反思。而这恰恰是每一位成长中的老师必须无限循环经历的。

    有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疑惑——青年训练营里的老师就靠着每周一次的讲座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吗?何况在我看来,这样的讲座很多时候成为了大家的负担。无疑,它占用了不少老师的工作时间,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抱怨,而非感恩。所以,我一直在想,一定会有某一种方式,是可以平衡老师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一定会有一种方式是可以提高老师的自主提升动力的。

    是课例研究。

    每一次用心的教学行动是自我提升的重要基础。课堂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没有充分的准备又谈何出发呢?但是,我们却很难静下心来充分地准备一节课。杂事缠身。近些说,我们学校还真没有哪一个老师是轻松的,尤其是语数英老师,尤其他还是一个班主任老师。他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包括了机械记录垃圾分类情况,记录家长学生完成安全教育网上作业情况……余下的呢?大概就是晚上八九点以后才能打开课本开始备课。但,抱怨无益,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杂事删繁就简,然后留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用心备课。

    备课其实是一个特别复杂,但又必须将复杂转化为简单而厚重的输出的过程。但是,这里的复杂、简单与厚重都必须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教学实践的首要环节里,你要清楚地知道你的学生现阶段是怎样的?他们现在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成就下一阶段的他们该具备的能力?怎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才能最有效同时又最顺畅地达到这样的目标。当我们解答完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想,这一定会是一次不错的备课实践。

    当然,这需要靠实实在在的教学去检验我们的备课是否真的是比较充分的。这让我想起了2014年的时候执教的一次写作课——《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一篇我读了许多遍均觉得感动不已的文章作为脚手架给学生阅读,并提供了文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嫁接方式——用一句话写出父母令你最感动的一件事,同时还搜集了班里的家长们所提供的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最令孩子感动的事,并在班里分享。不仅如此,我还在文本朗读的时候,提供了适合的音乐。我真的认为我一定能上出一节有声有色的写作课。

    然而并没有。因为课堂上远非照本宣科、按部就班那么简单。尤其是语文课,它会有一个“起调”,若在上课的一开始没能起好这个“调”,那么这节课基本上就很难激起较大的浪花了。然而我却恰恰犯了这么一个错误:背景音乐声音太大,导致学生不仅没有走心,反倒走神了。但我还是垂死挣扎着,假装学生已经和自己一样走心,并继续按照自己的教案走完整个流程。我基本上是一字不漏地把教案背完了,学生基本上表现在我的预设之外。我完美地把一节课给毁了。

    我一直在想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说我当时也是个科组长,怎么说设计教案的时候我还为自己的设计沾沾自喜过,ANYWAY,我确实失败了……

    其实,我自己是知道原因的。缺少有意义的实践。林主任在活动中所提及的实践案例是我所缺乏的。我总以为教学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但其实,刀不磨会生锈,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好好地在课堂中实践,和学生一起打造每一节课,又何来富有教学机智、评价到位、课堂掌控游刃有余的能耐呢?

    课例研究还需要针对课例,认真进行反思。

    这里的反思,并不单单只是源于自己的课,还源于其他老师执教的课。这种体会,在近两年尤为深刻。我看了林主任提供案例的时候,觉得莫名的感动。说实话,一位经常在中层的职务上奔忙的人,能关注课堂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今天出门之前我在想:培训地点真的好远。但后来想想,值得!因为,一次反思,让我遇见更好地自己。在此,衷心地向林主任和刘老师道一声:您辛苦了!

    刘小蔚

          从十月份开始至今,教科研研修班已组织了五场研修活动,大家反馈得最多的就是三个字:接地气。本周四的第五场研修活动同样如此。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部林日福主任给我们带来了精彩而接地气的讲座《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

          林主任从“课例研究”是什么、“课例研究”的价值、“课例研究”的形式、如何撰写“课例研究”等几个方面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课例研究”。在撰写方面,林主任几乎是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指导大家操作,降低了大家的畏难情绪。

          在林主任的课上还有不少给人启迪的话语。“只有不断地做这件事,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深刻。” “课堂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有没有儿童立场。”“只有书写能给他人借鉴意义的文字才有价值。”“论文是逼出来的,论文是改出来的。”还有“很多年前我就做课例研究了,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愿我们大家都能在我们的教研工作中找到那些有意思的事。也许它们不一定有意义,但真的有意思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在幸福的职业之路上前行。

    陈希思

          2018年12月20日下午,我与同事一行来到民治小学参加龙华区原村办学校教科研骨干专题研修活动(第五场)。本次的学习感触颇多,多次被戳中要点。现容我一一道来。

          今天由本土化的教科院林日福主任就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为我们进行一场既实在又实用的讲座。从林主任直入主题开场白,就初次能感受到他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林主任是从一线教师岗位一直往上走的。他讲座的内容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是很具指导意义。他在整个讲座中用诸多生动且鲜明的教学案例来支撑他的观点。这既能让听众容易理解,又牵引着听众的心。

          他在讲座中提到:“作为一线教师,离不开的是课堂,能做的事情也是在课堂,最有话语权的也只有在课堂。”这话很耐人寻味。我也很赞同林主任的观点。课堂对一线教师是何等重要,教师的很多理想或抱负往往都是在课堂上实现的。同样地,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是通过课堂教学上取得。因此,基于课堂的重要性,林主任就课例研究的实操实训为我们作出详见的阐述。从何为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价值,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教师如何撰写课例,以及到他的几点思考。这些对我来说,听起来虽说并不陌生,因为从教以来,这些时常都在发生。但却是那么的不可及,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完成前面的部分,却未能走最后一步——进行案例撰写。回想以往一些自认为值得回味的教学素材未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很是遗憾。

          此次学习活动的另一些很冲击我内心的是:林主任提到作为教师一定很多读书,尤其是一些专业理论书以及专业杂志,更要多动笔头写东西——论文和教学反思。他风趣的说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这也是很让我自惭形秽的地方。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去发现和挖掘可写作的教学素材,不断地积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积极将其形成文字。

          林主任说:“有生命力的课例研究在于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是的,我本次学习的收获很大。将本次学习中所感悟到的,所发现可为的种种,只有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改变一点点,我的教育教学才能一点点的发生改变。

    叶淑娟

    一向年光有限身, 求得真知未蹉跎

    ——记龙华区教科研骨干专题研修活动(第五场)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兢兢业业深耕于教学一线数年,自己的教学能力却总是止步不前;

    精益求精致力于提升教学水平,自己的科研能力却一直无所进展;

    雄心勃勃想教科研上展一番手脚,却被文献综述扼住了喉咙?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如何将一堂课做成一个研究课题?龙华区教科院林日福主任的《如何做课例研究》专题讲座为我们拨开云雾,解答疑惑。

    这是龙华区原村办小学教科研骨干教师第五次专题研修活动。下午3:30分,由林主任主讲的专题讲座拉开帷幕。他从什么是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的价值、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教师如何撰写课题以及关于课例研究的几点思考五个方面出发,为在场的老师送上了开展课例研究的满满干货。

    为了阐释清楚什么是课例研究,林主任首先比较了课堂实录和课例研究,课堂实录是对整个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所有活动的真实记录,而课例研究是基于一节课中某个教学真实问题的研究,因为一个问题而不断进行反思、改进,进而解决问题,即“课堂出现问题——课后思考改进方案——改进后再施行于课堂——继续思考改进方案……”这一系列过程,施行于课内而施力于课外,生成于课堂却远高于课堂,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更具研究和探讨的意义。

    而后林主任向我们介绍了课例研究的价值。他表示课例研究可以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从经验性教学向反思性教学转变;可以提升课堂的效度,使课堂更有涵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实现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为了使在场老师不至于觉得内容晦涩难懂,林主任以初一教学中的勾股定理为例,详细地向大家阐述了教师该如何进行课例研究:构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回环反复的研究模式,在实践中改善课堂,提升自我。

    讲座最后,林主任还和大家分享了他自身关于课例研究的思考和企盼。他认为,课例研究可以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可以让教师过上真正幸福的教育人生。他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多看优秀的专业书籍,惟其如此,教师才能更有底气去批评、去研究、去提升、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向年光有限身。每一位教师都是忙碌的。繁琐的事务下,如何提升自我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林主任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宝贵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忙碌中寻找成长契机的曙光。纵是年岁忙碌,也要求得真知不蹉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u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