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亡心言己,文责自负。
一枝独秀景色平,万紫千红才是春。
绝大多数主人公叙事的作品,围绕一两个人展开整个故事线,其他角色往往只是工具人,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推进主人公故事线铺路。
这些配角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角色魅力可言,他们的出场和离场也经常被一笔带过。如果这种非主角团角色被塑造出了人格魅力,那观众就要小心了,这个角色大概率是要被写死,用来赚一波泪水的。

单一围绕主角展开的作品,在人物塑造的丰富性上显然是缺失的,观众只能看见一两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蜕变,没有更多立体丰满的人物充实内容,其他角色的形象刻画往往过于扁平。
但视角的单一也同时意味着叙事内容的集中,故事性和代入感会更强,在主旨表达上也更加明确。与立足于个人故事、叙述人生境遇的表达不同,群像题材作品的表达往往更宏观也更多面,用多个人物的群像故事来共同描绘一个时代、一个人生阶段、一种生存面貌。
比如今年播出的《小巷人家》,就是通过讲述苏州小巷里庄家和林家两家人的故事,来展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跨越计划经济、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一个个时代节点下的众生相。
比如今年播出的《迎风的青春》,就是通过讲述一群孩子们的故事,来展现青春面貌和成长蜕变,而这不是属于某一两个人的,是属于他们所有人的。

我也是喜欢群像题材的作品远多于单一围绕主角展开的作品,比如《一起同过窗》、《我有一个朋友》、《请回答1988》。群像故事的魅力在于,你总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个点打动你,而这是单一故事叙述所不具备的。
群像题材的作品也不意味着没有主角,毕竟故事叙述总要有所侧重,不可能一个作品一下子讲了几十上百个人物,毫无重点刻画。群像作品只是比一般作品多了几个主角,这几个主角的戏份往往大差不差,每个人都会有完整的故事线叙述来处和去处,不会有什么从天而降和突然消失。
群像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一定是错综复杂、交织纵横的,但多个人物的形象刻画不仅不会互相影响戏份占比,反而会互为补充,使人物形象在关系交错中更加丰满立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群像故事的书写反而更加完善了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群像作品我都喜欢,现在有很多群像作品都只是为了方便观众嗑CP而已,并不是为了展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比如《大梦归离》……

另外,我并不觉得像《唐朝诡事录》这样的主角团故事属于群像题材,它在奇诡故事上书写到位,但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是扁平的,又或者说,它从来就没有重视过这方面。
单元故事≠群像题材!两季下来,主角团的人物形象几乎毫无变化,看不到什么具体的改变,对配角的用心描摹只是单元故事上必备的一环,与群像题材没半点关系。
实际上,群像故事并不好写,写出好的群像故事更难。以往的作品只要塑造一两个主人公就行了,偏英雄叙事,而群像故事需要同时塑造出多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要合情又要合理,这对那些写惯了工具人推动剧情的编剧来说实在太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