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魅力也许在于这个年纪,比起小孩子多了很多内心的需求。比起大人,他们仍然可以用孩子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需要。即仅考虑内心的满足,而不必受外物的影响。
所以青春的感情来得纯粹,所以不怎么注意自己得不到的,或是左右不了的东西。
然而总有一天还是需要清醒一些。仅仅是精神世界的满足的话,这种满足活不到太阳升起的时刻。我觉得感情也好,物质生活也好,都是这样。
这种生活也许更难,但不必更遭。
即使最后都只是为了心里的一个愿望,想法,或是某种情感感受。但一路操作而来的拥有要比某刻遐想而来的真实的多。可能之前做的都是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我猜这是一种必然。遇见理想生活的一种必然经过。
关于理想生活会让人感到害怕。因为这一切都可能只是一场大话。而未来的我是否还有新的办法,是否还拥有时间。
今天看到网上说贾斯汀比伯经历了大红,作死,负面新闻,低谷,沉寂,回归,重回巅峰。回过头,发现自己明天才24岁。
其实我不曾关注过他,只是看到之后心里冒出一种感受:时间,生命,真是好东西!24岁,听起来人生还可以重新来一次。今年我23岁,我明白一个道理,作为我这样的普通人,想完成理想之类的,潜伏期必然及其漫长。
然而关于未来没人能说得准,今日之理想,明日之幻想,也都有可能。就像我23岁之前的几年会觉得有理想很了不起……
到现在我也无法具体描述出我的那份理想是什么。它会是一个让生活变得快乐的东西,会让我感受到自我。
不是自我中心的自我,也不是想象中的自我。
在《大军师司马懿》里,司马懿如此爱春华夫人,是因为春华爱的司马懿这个人。不是他的才华,能力,可能也不是他的思想。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份孤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都有一个身份是自己。也许是襁褓里的婴儿,那个既然接触了世界就无法再单独脱离出来的自己。
司马懿聪慧,他明白什么更珍贵。不过这只是我在这部电视剧里的一个感悟。
精神世界不能当饭吃,思想也不能,这就是大人的世界吧。甚至我觉得,当你没有能力喂饱你的精神世界时,会有一股逆流冲上来,让你感受这世界里悲痛的一面。
我青春时期写的文章是描绘我心理的一副画。没有故事,只有思想。没有故事是很难和别人沟通的。
所以写作,往往以安抚自己为主。我曾以为一篇文章的好坏完全在于文中之思想是否足够精彩以及正确。但是后来发现写作不是这么一回事,仅凭辞藻优美而成名则更不能让我信服。
年轻作家成名靠的是缘分,老作家成名靠的功底。这是我的答案。没有这样的缘分也就只能苦苦修炼功夫。
我的青春,我的理想,行进至此。而生命还很长,未来多恐惧,写文以释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