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土尸怪案二十八

土尸怪案二十八

作者: 江南铁鹰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09:20 被阅读0次

    二十八

    朝鲜半岛是位于东亚地区的半岛,和中国俄罗斯相连,和日本隔海相望。对于想控制吞并东亚,乃至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主要是日本)而言,只有控制了朝鲜半岛,这个国家才能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以军事手段威胁中国、印度,乃至亚洲的其他国家。

    而对于东亚地区长期处于中心位置的中国而言,只有将朝鲜半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中国才能保持在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绝对政治影响力,以及中国在亚洲朝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因此,随着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就把目光瞄准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影响中国亚洲朝贡体系绝对核心地位的朝鲜半岛。

    到了公元前109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出5万军队,集中兵力向朝鲜半岛的卫氏朝鲜展开进攻。汉武帝进攻朝鲜的目的很直接:汉武帝想建立雄霸整个亚洲的大一统汉帝国,朝鲜半岛必须控制在汉帝国的手中,让大汉帝国的雄姿俯视整个天下。

    经过汉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卫氏朝鲜被汉军所灭,汉武帝设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4个郡,中华帝国在亚洲大陆的绝对控制地位随着汉武帝设立“朝鲜四郡”而进一步巩固。

    换句话说,虽然汉武帝时期,日本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国家,但汉武帝通过进攻朝鲜让中华帝国在东亚地区掌握了绝对的,不可被替代的话语权,而其他国家(包括日本)要想取代中华帝国在亚洲地区的政治话语权,就得进攻朝鲜半岛。

    汉朝结束的数百年后,杨坚建立的隋朝和李渊建立的唐朝。隋和唐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几乎是一脉相承,在“国际视角”上也是极其相似的——不惜一切代价控制朝鲜半岛。

    由于朝鲜半岛存在一个叫高句丽的政权,严重威胁隋唐在东亚的绝对话语权,这使得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等将高句丽视为插在隋唐“势力范围”中的一颗钉子。

    从589年到668年,隋唐多次派出军队进攻高句丽,隋炀帝总共派出100多万军队强攻高句丽,即便国内农民起义四起也在所不惜。经过隋唐5代帝王的连续征战,将高句丽纳入中原的直接控制之下。

    汉武帝占领朝鲜设置“朝鲜四郡”,隋唐好几代帝王强攻高句丽,从这一系列的事情就能看出,朝鲜半岛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其不仅关乎中国的国家安全,是保卫中国东北安全的屏障,更关乎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核心政治地位和朝贡地位。

    《新编日本王室史话》记载的公元232年是日本神功皇后执政时期,日本为扩张领土第一次入侵朝鲜半岛。这场战争虽然没能彻底征服朝鲜半岛,但日军却带回了很多图书、财物和人口。

    神功皇后本人是否存在还有争议,但如果《新编日本王室史话》的记载在将来能得到考证,那就证明,日本觊觎朝鲜半岛的野心是由来已久的。

    公元4世纪中后期是日本仁德天皇在位时期,仁德天皇想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随即出兵进攻朝鲜半岛。公元399年高句丽好太王出兵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日军进攻朝鲜半岛的行动以惨败而告终。

    663年爆发的中日白江口大战:唐军和新罗军队为灭亡高句丽而进攻百济,最终灭亡百济。日本出于和唐帝国争夺朝鲜半岛,挤压唐帝国在亚洲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帮助百济复国的双重考虑,派出2万军队进攻朝鲜半岛。刘仁轨指挥唐朝水师在白江口海战中重创日军,一举粉碎了日本借朝鲜半岛挤压唐帝国政治空间的美梦,日本从此消停了900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白江口海战后,日本重新开始,虚心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

    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全岛,结束了日本战国林立的局面。随着日本统一,丰臣秀吉称霸亚洲的野心日益膨胀。丰臣秀吉的目标是:吞并朝鲜和明朝,以及南亚的印度。丰臣秀吉还计划把首都搬迁到中国。

    1592年,丰臣秀吉派出15万日军进攻朝鲜半岛,明帝国万历皇帝出兵进入朝鲜半岛作战。明帝国和日本展开殊死拼杀。经过7年抗战,明军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日军于1599年退出朝鲜半岛。

    1868年,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国力大增。日本明治天皇决心完成祖先称霸亚洲的梦想。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后,日军和清军同时进入朝鲜。

    1894年,日军和清军在朝鲜境内展开激战,最终,清朝战败,割让台湾省给日本,朝鲜半岛全境被日军占领。甲午中日战争给亚洲局势,乃至世界局势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日军以朝鲜半岛为基地,做好了入侵中国东北、东南亚地区的全面准备。

    日军连续进攻朝鲜半岛,既有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又有一些共性原因。

    其原因是:朝鲜半岛是日本和中国争夺东亚地区政治控制权话语权的兵家必争之地,只有占领朝鲜半岛,日本才能削弱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东亚的政治影响力、话语权,进而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攻中国本土。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本土的土地和其他农业资源极其匮乏,这种特殊的国情让日本民族天生就形成了对外扩张的基因。大华改新之前,日本就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进攻朝鲜半岛。到了公元645年日本完成大化改新之后,已经形成中央集权帝国的日本就迫不及待的寻找机会,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围绕朝鲜半岛全面展开。

    辽东半岛面临黄海,又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护卫京津的门户,也是从海上进入清朝政权发源地——东北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894年10月24日,山县有朋率领日本第一军近3万人进犯鸭绿江防线,选择清军的左翼和中路为突破口,发起了辽东战役。辽东战役是中日双方在中国境内爆发的大规模陆战,包括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等,战役历时五个月,一直到1895年3月9日,波及辽东大部分地区。清军防线被日军击破,导致辽东丧于敌手。

    清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二十六日,山县有朋率日本第一军近3万人进犯鸭绿江防线,选择清军的左翼和中路为突破口。是日中午,部分日军从水口镇涉渡鸭绿江,冲击清军左翼,守军不支,纷纷败退,鸭绿江左翼防线被轻易突破。当晚,进攻九连城一线的日军主力在鸭绿江上架设浮桥两座。次日黎明,晓雾浮江,对岸清军又没有察觉。上午6时许,从浮桥上跨过鸭绿江的日军登上沙滩,进攻九连城前沿阵地虎山高地。清军五、六百人在马金叙指挥下顽强奋战,先后打退敌人3次冲锋。

    不久,日军迂回到虎山高地左右两侧,配合中路猛攻马金叙部和驻守虎山旁边的聂士成部;宋庆派来的清朝援军也被日军阻隔、分割。敌众我寡,虎山守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后被迫撤退,阵地失守。二十八日拂晓,日军总攻九连城,但城中寂然无声,原来守城清军早已在夜间撤离,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这一军事重镇。驻守右翼防线的清军见九连城已失,也纷纷向西溃退。清军苦心经营的鸭绿江防线数日间便土崩瓦解了。日军乘胜西进,抢夺了凤凰城、大东沟、大孤山、岫岩、苏甸、宽甸、木城、海城等辽东重镇。清廷震骇异常,唯恐日军乘胜攻占陪都奉天(沈阳),破坏清朝列祖列宗的陵寝,急忙调集重兵,进行阻击,在辽阳东路,西起摩天岭、东到赛马集长约150多里的地方构筑新的防线,与日军苦战3个多月,交战十几次,暂时阻止住日军的攻势,缓解了辽沈地区的危急。在辽阳南路另一军事重镇海城,清军也调集9倍于敌的兵力,在40多天内5次进攻日军,但终未收复海城。此时,日本第二军已在辽南登陆,战局对清军更加不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土尸怪案二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y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