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梅入画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犹如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历经沧桑,绵延至今。斗转星移,大浪淘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宏伟典籍与光辉篇章。书盈四壁,令人目不暇接,我无法一一拜读,只能撷英粹精。
唐诗、宋词,如群星璀璨、光彩夺目,承载了中国人一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未登学堂,我们就开始接触诗词。虽然还不清楚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但丝毫不影响对它的喜爱。从小浸染在这种氛围中,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犹如一卷充满烟火气息的人生百态图。
阅读经典,与画中的人物来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观世态炎凉,品人间百味。
良辰美景,风景如画,在诗词中体验四季轮回。“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风荷露香,碧叶田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金风玉露,秋意深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花开不同赏,花落可同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雨丝飘落,乱花入梦;“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点点落红,化作碾尘;“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雨迷蒙,绿暗红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缺月疏梅,清香如故。
青梅煮酒,云水烹茗,在诗词中饮尽千愁万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把酒畅饮,兴尽长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征战在即,开杯痛饮;“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满情溢,临别难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相思离别,酩酊大醉。诗酒趁年华,秋茗浸禅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香渐浓,涤尽劳顿;“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以茶赌书,幸福美满;“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茶的宿命,人亦如此。“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茶香四溢,渐行渐远。
孤烟落日,羌笛飞沙,在诗词中感受家国情怀。“莫道故园春色好,疆场碧血艳如花”,血染沙场,守护故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破釜沉舟,英勇前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赤胆忠心,死而后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国奉公,浩气长存。赤血护家园,盛世享太平。“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民安物阜,祥和从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安居乐业,繁华似锦;“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火树银花,一派和睦。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当我们读懂了诗词,诗词便有了灵魂。从习主席的系列报告和讲话中的引经据典到今年疫情期间援助物资上的标语“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等诗词,我们无不感受着一个领导人的励精图治以及“仁爱”的人性光芒。
中国诗词流传千年,而力量与魅力不减。阅读经典,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沐浴睿智和先明的思想光芒,激发“民族心和爱国情”,洞明世事,洞悉一切。愿我们与经典长相伴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