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住的房间是木质的,不仅地板是木质的,连墙壁也是木质的。
我曾亲眼看到过日本人盖房子的全过程。
几个月前,一队施工队在我住的房子的附近开始施工,从搭建木基开始,像垒积木一样,一块块淡黄色的木条被组装成了一个公寓。
虽然那几个月叮叮当当的建筑声不胜烦,但是亲眼看着一座房子的建成有一种游戏通关的快感。
只是很可惜,没有把这个过程拍照留念。
每天出门的时候,对面的房子都更完整一点,每次都想拍下来做个特辑。
想象着,若干年后我在某所大学里教书,把这些照片分享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这就是日本人盖房子的过程也挺有趣。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也只是想想,没有拍下来。
一张也没有。
很多时候我喜欢用照片代替记忆,比如要看的某篇论文或者教授分发的课堂笔记,我都喜欢把它存在手机里。
读书读到开心的地方,也一定要拍下来。
相册里自拍不多,各种文字的照片倒是不少。
科技的发明确实为人脑提供了不少方便。
可是有时候照片也不一定有用,很多东西想拍也拍不下来。
比如此刻我坐在阳光下,身下是一张蓝色的绒绒的毯子直接铺在了地板上,半开了窗,透过已经干了的衣服,初冬的阳光均匀的撒在我刚洗过没干的头发上。
我很喜欢此时的心情舒适,可是却没办法把它完整的拍下来。
因为此时的舒适不仅限于阳台这块小小的暖暖的阳光,还有温柔的风,周末的安静和头发间淡淡的洗发水的香。
这些都办法拍下来。
还好我有回忆。
虽然科技日渐取代我的脑子,但是好在我的脑子还没有退化,还可以勉强储存一些东西。
把此刻的舒适转化为记忆,以阳光为线索,脑海里又有相同的记忆碎片被调取了出来。
我想起小的时候,每到夏天,我妈都会把很多布料拉到院子里来晒。
我家的院子是我爸自己用水泥一点点铺的,水泥东一块西一块,并不是十分平整,再加上时间长了,坑洼处有蚂蚁惬意的安了家。
夏天太阳最毒的时候,我妈找出几张破草席铺在院子里,再从一个褪色的红木箱里把她攒了多年的布料抱出来铺在草席上晒。
那些布料花花绿绿,沉甸甸的。那些布料上有精致的刺绣,我第一眼看上的是那个红底金绣缎面的那块。
我特别喜欢趁我妈不在家的时候躺在那些布料旁边,鲜艳的颜色带着旧时光的味道,阳光穿过院子里的梧桐树硕大的树叶,猛烈的煎炒着我和这片五颜六色。
夏天的太阳毒辣辣的晒在我身上,不一会儿我就热的全身是汗。
怕弄脏了布料,我在草席上翻了个身,滚到了一边。
在早已不自己用布做东西的年代里,我妈还幻想着用这些布料给我做出嫁的被子。
我们那边出嫁,娘家要给女儿准备被褥,准备的越多越彰显娘家的重视。
我见过有一家结婚,卧室里堆了一屋子的鸳鸯戏水龙凤吉祥被面的厚被子。
那是母亲特意去棉厂里弹了棉花,又请了邻居姑婆在院子里铺了草席坐在地上亲手缝出来的被子。
十几斤的被子,厚厚的,全被塞在随同新娘一起陪嫁来的柜子里,除了每年夏天晒一次太阳,根本没人会动它们。
太重,年轻人更喜欢丝绵或羽绒被。
我妈经常被请去缝被子,十几个妈妈阿姨围在一起做针线活,顺便讨论一下某家的不孝的媳妇儿,回来时口袋里必定装满了主人家送的喜糖和瓜子。
我妈也想着哪天用那个红木箱的布料给我做出嫁的被子。
可是如今身在海外,别说回家成亲,每天各种论文研究就已经让我分身乏术不想谈恋爱了,老妈的布料怕是要浪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