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经”的主角无非都是父母与孩子。父母养育孩子是血浓于水的天性,孝敬父母是孩子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更是无怨无悔,孩子报恩于父母也是一种本能,当其中的一方把这种关系当成一种负债,那么亲情薄如冰,受到伤害的永远都是最亲的人。
朋友小A清明节的时候回老家,按照父母的强烈要求,给父母安排百年之后的大事----“做喜坟”,就是按照当地的风俗提前准备墓地墓坑,当地人也叫给老人“盖房子”,老人生前看到自己百年之后的归宿,会比较安心,当地老人也会把这种事情当成一件比较有面子,也比较风光的事情,也显示出做自家孩子的孝心。
小A姐弟俩幼年就随着父母在外地,总共都没回过老家几次,每次老家有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回去。这次回老家,要买地,还要找当地的石匠师傅,准备砂石料,反正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弄的小A姐弟苦不堪言,小A姐弟满肚子怨言,本来在外地可以买一块很好的墓地,为了父母的心愿回了老家,没想到却被父母埋怨。在墓地建成之后,按照风俗要去墓地放鞭炮,所有的人都能去,唯独小A及老公孩子不能去,因为他们是外“姓”。小A的心情一下落到零点。
接下来又因为所有的花销费用必须要全部小A出,说这是女儿孝敬父母应该做的,小A感到委屈而愤怒,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吵起来。小A说原先通情达理的父母在老家变得陌生,母亲一直哭闹说小A不希望娘家过好,不希望弟弟家过的好。而一项不善于表达的父亲说要不认这个女儿,更说女儿是白眼狼不理解他们。村子里好多人都过来看热闹,让小A的脸面扫地。
小A愤怒之下开车一家人回城,越想越伤心哭了一路,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一直在照顾父母,照顾弟弟一家,怎么就变成白眼狼了?父母的一面让她难以接受,更让她伤心。本来最亲的人说起话来反而伤的最深。自己的付出对父母来说都是理所当然,自己的真心付出难道就是为了还父母的债养育自己的债吗?
孩子孝敬父母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但当这种关系变成债与债主的关系时,所有的亲情都用金钱来衡量,那么孝顺与感恩可能就只是一个名词而已,所谓的亲情也许就消失。
电视剧《天道》里面主人公丁元英曾经对孝敬父母有过几句比较有意思的话,虽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是说的真理倒是比较确切。当我们自己做父母了现在翻出来读读觉得比较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如下几句:
- 如果照顾父母,是以接受遗产为前提的话,那没遗产的父母就该扔墙头上了?讲责任本身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
- 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那这样的口碑我情愿不要。
- 如果说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易。
- 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