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晒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或是与自己小时候的合照。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母亲们照相的几率是不多的。但比起现如今,各种手机相机软件,照相或许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没什么稀奇的。可放在她们的那段岁月里,照相对她们来说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所以你认真看朋友圈的照片你会发现,有些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美的温柔,美的从容。那是跟我们现在一样的年轻,美丽。细细回味,那是另一种时代美,她们最是自知的。
过年回老家的时候,闲暇无意间把家里的老相册都拿出来慢慢翻了几遍。那些泛黄记录我成长的旧照片虽然有些已经看起来受潮而模糊不清了,可每当我拿出来给她看时,她都能仔细地说出照片背后关于我所有的故事。虽然时隔多年,但讲起从前,我妈依旧会滔滔不绝起来。连细节也不会错过,我想我多爱听妈妈给我讲过去的事情。只是之前由于上学,现在忙于实习工作我已经很少有时间去听母亲那些稀碎的故事了。对于不在身边照顾他们,我内心是自责与愧疚的。每凡父母大病小痛,作为子女,却不能亲临侍候。对于我是感到非常内疚而自责的。从小到大,我们生病了,他们都着急的不行,为我们鞍前马后。可现在呢?只能借助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嘘寒问暖。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并没有犹如他们爱我一样去孝顺父母。内心只有更大的愧疚。
今天早晨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打电话之前本来打了一肚子腹稿。想跟她说很多的,可是临了,那句“妈妈我爱你”始终没有说出口。最后只是淡淡跟她说了一句母亲节快乐。或许对于我们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表达情感的方式都是极其含蓄的。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更多的是靠双方长时间的生活和磨合而自身感同身受而来的。对亲人表达爱意,我们这一代渐渐再做出改变,可他们可能还没做好接受的准备。很多90后可能有感触,当有一天你突然顿悟,要跟爸妈说一句我爱你的时候,父母会觉得是不是有事发生了,你怎么变得神经兮兮的了。我突然想起来,在我刚上大学离开父母的时候,那时候孤身一人在遥远的外地上学,刚新生军训的时候,特别想家,那时带我们的部队教官喜欢演讲。每次训练完后喜欢做总结然后开始他的演讲。有一次讲到他参军和他母亲的故事,都热泪盈眶。他让我们每人回去,都给父母打一个电话。然后我那次鼓足勇气给我爸打了一个电话,开口第一句就是“爸爸妈妈我爱你”。我妈当时也在场,我爸先是一愣,然后一字一顿跟我说:“闺女啊,你是不是在学校受欺负了啊,还是没有钱了啊,没了要给家里说啊,今天是咋滴啦”。当时的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我很想他们,真的爱他们,可他们误解了我的意思。从那以后,我再很少对她们说出这样的措辞来 ,我想在爱父母上我还是羞于表达的传统人。我就是那个爱在心,口难开的内疚子女吧。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们每个人只要父母亲在我们身边,都觉得我们是个孩子,内心一定也是充实的,安稳的。虽然现在回家的次数少了,但我依然坚信,身为一个异乡人,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我的家。那些曾经的同学们,每次过年回家都要问,你回老家吗?我说,我回父母家,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那方随时为你遮风避雨的港湾,是因为有父母在,才显得有意义。如若缺了,家便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说着,夜又已深了,突然想起了孟郊那首诗来,不禁在草纸上写了下来:
图希望天下的所有父母亲,都能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如若喜欢我的文字,请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支持,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