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的天空思考与观点
【读书日志·史记·周本紀第四】马犯:七句话为周天子忽悠来免费劳动

【读书日志·史记·周本紀第四】马犯:七句话为周天子忽悠来免费劳动

作者: 云儿读书吧 | 来源:发表于2019-12-27 22:24 被阅读0次
图片源自网络

【史记·周本紀第四】原文节选: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於王,王受九鼎而图犯。”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秦果出兵。又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译文】

        四十二年(前273年),秦国攻破了华阳险隘。马犯对西周君说:“请让魏国为周国修筑城墙。”于是他对梁王说:“周王如果因为担忧而死去,那么我也一定会死了。我请求亲自把九鼎献给大王,大王接受了九鼎就要考虑我所说的事情。”梁王说:“好。”于是他给马犯士兵,说是去戍守周都。马犯趁机又对秦王说:“梁国不是要戍守周都,而是要攻打周都。大王可以试着派兵出境去观察他们的动向。”秦国果然出兵了。马犯又对梁王说:“周王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我所请求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大王派兵到周都,诸侯都会心生疑虑,以后再有行动也不会被信任了。不如让士兵为周国修筑城墙,来掩盖事情的初衷。”梁王说:“好。”于是他派兵修筑周都的城墙。

【刘云赏析】

      战国后期,迅速强大起来的秦国任用名将白起、魏冉等,持续东向用兵,攻下了韩国、魏国、赵国的诸多城邑。四十二年,秦又攻破了魏国的华阳险隘。这意味着周的都城渐渐失去了韩魏赵的拱卫,将面临严峻的威胁。此时的周王室衰微疲敝,周天子不仅无力辖制诸侯,还曾被晋秦召见,颜面尽失。如今面临威胁,而城墙破败,难以御敌。想要修缮巩固,却财力人力匮乏。在周天子一筹莫展时,马犯挺身而出:“请令梁城周。”

        马犯先去游说梁王。他对梁王说:“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先从自身要保命的动机谈起,消除梁王疑虑,为后面的劝说张本。紧接着,他抓住诸侯们窥伺周王室九鼎的心理,以以利诱之,对梁王说:“犯请以九鼎自入於王。”最后,再以”王受九鼎而图犯”之语再次强化自己为保命而献鼎的形象,彻底消除梁王的疑虑。这番游说,共三句话,三个层次,一气呵成,没有给梁王质疑和犹豫的机会,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成功说服梁王给了他兵卒。

        马犯接着去游说秦王。他知道秦王窥伺王室九鼎,且一直防范着其他诸侯国先于秦国得鼎,便采用了同样的战术,对秦王说:“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不待秦王做出反应,便给出了建议:”王试出兵境以观之。”仅仅两句话,秦王又被成功说服,出兵边境。

        马犯再次去游说梁王:“周王病甚矣,犯请后可而复之。”以周王病重、后可复之继续利诱梁王。接着以诸侯生异心、梁王将失信于诸侯国来恐吓梁王:”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再假装为梁王着想给出计策:”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短短三句话,环环相扣,利诱、恐吓,引导,再加上之前秦王已出兵的压力,梁王立马同意让自己的士卒修筑周都的城墙。

        纵观全文,马犯仅仅用七句话就忽悠诸侯国心甘情愿地派自己的士卒们去修缮周都城,给周天子解了燃眉之急,着实厉害!

        我想在网上找一点马犯的具体资料,可惜没找到。但这《史记》中短短一百余字的记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深深地打动了我。春秋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众多,苏秦、苏厉、张仪、范睢之流凭三寸不烂之舌,挑拨诸国是非,搅动天下风云,荣登高位,风光无限。凭马犯这样杰出的游说能力,在乱世中为自己谋一份荣光应该也不太难吧。但他没有奔走于诸侯之门,他只是守着衰微的周王室、急君主之难,解王室之困,竭忠尽智,辛苦奔波。他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啊!让人敬重的另类!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日志·史记·周本紀第四】马犯:七句话为周天子忽悠来免费劳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dj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