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得读小学时,学校的饭堂经常糊弄我们,偌大的一盘焖鹅,走近地看全是鹅肠鹅肝鹅脏鹅脖子。
只有用力地拿筷子翻动着,才能偶尔夹起一块鹅肉。
辛勤的生活老师卖力地拿着大汤勺把焖鹅勺了起来,麻利地给我们的小碗里倒下一小勺鹅汁,本就没有鹅肉吃的我们,最后在她的手抖之下,连鹅杂都没有得吃了。
伴随着一口又一口由厨邦酱油调制出来的一品鹅汁,我们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去想如何请到病假,因为只有拿到假条的人,才能勉强地在食堂里打到一碗瘦肉。
而我在一次偶然间,无意地打开了生活老师的随身挎包,映入眼帘的是两大袋还冒着微微热气的瘦肉,馋得我直流口水。
那年,我问我爸为什么学校的伙食会在一夜之间变差。
我爸还是一如既往地开玩笑说那是因为学校的大厨换了,但这次我再也没有相信他,因为大厨再换,以前的鹅肉也不会变成现在的鹅杂。
我也相信的一点是,鹅汁泡饭,在一个城市的小学里喂养一群正要发育的小孩子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小孩子可以被哄着吃下难吃的饭菜,但绝对不可能让他把错的东西当成是对的。
我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从那天起宁愿饿着肚子也没有再踏入食堂,打球、捉迷藏、卡牌成了我们中午忘记饥饿的方法。
后来,我见到了年级主任,后来,我见到了和蔼可亲的校长先生,再后来,我办理了走读手续,没有再在学校进食了。
有一次我听到我爸和别的家长谈论过,他说学校从私有改为公办,很多东西都被改变了。
可能也包括人。
在社会的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中有人选择投机,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坚守。
总有人为了正确的普世价值观挺身而出,但同样的,有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默中成为一名投机倒把者。
但可以相信的是,在孩子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中,你能看到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
虽然他们不能分辨所谓的世俗,但能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对什么错,因为错误的事情,往往让他们感受到难受。
那两包躺在生活老师挎包里的瘦肉,所有在场的孩子都忘不掉自己那碗浸满鹅汁的泡饭与那包干净的瘦肉所产生的心灵冲击。
二。
高二那年,我在一个宿舍里和朋友谈论二战中的绥靖政策,在一步步地深入探讨中,很快地,我们就被其他舍友呵斥不要再说了。
可能会说我们谈论的声音吵到他们学习了,可能会说我们影响到他们休息了……
可那时候所有人都站在阳台里,洗衣服的,玩手机的,而叫我们停下来的理由是:
谈论这些有什么用哦,都是理科生,又不用考试。
去年暴走漫画被下架时,我发了条动态: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做谁做?我们不干谁干?今天一条罪行不得审判,明儿枉法照道而行。三十年和平不得前进一点法制,誓死名状的新一代必须为其做点什么。不是食人魔鬼,也亦不是胆小之辈,公平公正大义,违法违纪乱人性,我们必择前者。真要哪天我们处于舆论风口,百年沧桑,何惧之有?今天那些尸位素餐的王八蛋告诉我们这些是对的,我们偏要告诉那些王八蛋们,不从不屈,抗争到底。
底下有人评论到:管好我们自己吧,这个社会什么时候轮到你去改变?
这个社会有的人真的很奇怪,当灾难降临不到自己身边时,永远能做一个乐呵乐呵的旁观者。
然后,慢慢的冷漠,慢慢的麻木……
有句话说得很让人心痛:有一束光照进了黑暗的铁塔里,让里面的肮脏与罪恶暴露无遗,于是这束光便有了罪。
但你知道吗,这个社会正是有了敢于自己思考,敢于把他人的事情、社会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的人,才会让本是黑暗的角落照进一束光。
虽然有时候这束光会被熄灭,但它始终都照亮过。
如果我们为了所谓的应试制度停止了思考,在社会大是大非面前,也选择了冷态旁观,许久以后,就没有了光,整个社会就是一片黑暗,那最终的受害者,一样是那些亲自把手电筒给关掉的我们。
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暴走大事件,不是他的调侃,不是他的段子,而是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都能迸发出一大道光芒。
可是这道光,总会有熄灭的时候,当王尼玛的肚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凸起时,我知道,他的寿辰已经接近了,哪怕再传出他回归的信息,头套下的王尼玛,早已不是王尼玛了
“荆轲刺秦王,两条腿毛肩上扛”从来就不是一句黄段子。
在这典故里,结尾的一句是:“嬴政玉体横陈时,已报燕师入咸阳”。
三。
喜欢韩国的一些电影,不是因为女主的妆容,也不是那精彩的特效,而是那穿插在现实生活里真实的人权与公权博弈的镜头。
《辩护人》里的主人公宋佑硕为了帮助因政治斗争而被逮捕被冤枉的青年。
在面对同伴质疑他打算以一人之力打败公权力时,他说:“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有生命的。石头最终会化为沙土,而鸡蛋孕育的生命总有一天会飞越石头。”
《流感》里的大田市因为超级病毒而被封城,韩国总理根据所谓的大众意见联合美军企图屠杀城内所有市民。
然而在各方的博弈之下,以韩国总统命令所有航空导弹对准美国空军才结束这一场有预谋的屠杀。
总统和顾问的一句对白把整部电影带向了一个高潮,他说:我们能不能来谈下韩美的军队临时作战指挥权。
韩国虽小,韩国人在体育竞技上也是出了名的令人厌恶,但这个国家在现实电影制作上面,却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我不是药神》拍的很好,说其是电影界的里程碑是因为它表达以前从不敢表达的内容。
但也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原因也很简单,我们还是没有一部电影能把这个社会的两面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年轻人,一个最有战斗力的群体,如果我们停止了思考,停止了去说出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难想象,从此不会再有人写出《疫苗之王》了,也不会再有人去支持MeToo运动了。
新浪动动手指,把整个社会包装成绝顶盛世,大家就沉浸在那幻想之中。
婴儿喝着三鹿,宝宝上着红黄蓝幼儿园,中年玩着P2P,再稍微年长一点,一口鸿茅药酒下去,但也无法有尊严的死去。
因为政府的一声令下,所有提前置办好的棺材灵物,被他们的推土机和铁锹全部铲掉、砸烂或者没收。
没有人再去呐喊,寂静的草原里,远处的黑塔传来一阵阵大笑。
用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国家兴亡,不是匹夫有责,而是每一个尚有良知的青年,能恪守底线。假若你考取了公务员,要秉公执法,你若成为了一名商人,一定要生产合格的食品,你若是一名记者,一定要根据事实报道……只有每个人都把持住基本的原则,国家复兴才指日可待。”
如果可以,希望每个年轻人身上都有一束光,照亮未来、照亮自由、照亮所有黑暗的铁塔。
让所有罪恶都暴露在大众之下,接受惩罚。
以上。
本文作者:一先生
本文来源:一克松(一个糟糕青年的聚集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