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在路上捡到两只小鸡,因为从小在城里生活,没见过这些家禽,特别喜欢,就把小鸡带回了家,但是父母不喜欢,让我扔掉,我只好想办法处理掉,把两只小鸡卖了,记得特清楚,当时我卖了两块钱,手里举着这两块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进了胡同后,一位街坊大爷问我哪来的钱,我把过程说了,然后大爷皱着眉头,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憋出一句:你这个孩子没救了,投机倒把分子,资本主义复辟!
大爷不光骂我,还跟其他老头老太太说了这事,至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进出胡同的时候,那帮老太太就会指着我说:这么点孩子就投机倒把,长大了不是卖苦力就是蹲监狱!
我就是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指责下度过了很长时间,虽然那个时候我不懂什么是投机倒把,但能感觉到这绝不是什么善意的话。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种特别沧桑的感慨——那帮人老了。
上初中那会儿,国内刮来了一股“韩流”,好多学生为了赶时髦,都穿那种又肥又大的韩服,脚上穿起了“板儿鞋”,把它当做一种时尚、前卫的象征,然而很多大人对此相当看不惯,“二流子”、“不三不四”、“流氓地痞”等帽子第一时间就给你扣得死死的,甚至有的学校因此还给学生记了处分。
说到这,我想很多人都会明白的——这种现象叫做“贴标签”,再通俗一点来说叫“扣帽子”,意思就是只要与我意见不统一的,那就是错的,就是赤裸裸的阶级敌人,所以我必须得给你扣帽子,才能彰显我的正确。
扣帽子,是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很少有人去追寻他的根源,如果追溯起源,恐怕您得吓一跳,敢情从根儿上就有问题!而且扣帽子文化可有着悠久历史,先说几个历史冤案。
南宋岳飞,被秦桧冠以“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的帽子,最后又扣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整死了岳飞。
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夫,曾经多次劝诫吴国杀掉勾践,吴王却不听。后来却听信了太宰伯嚭谗言,给伍子胥扣上一个乱臣贼子要造反的帽子,给了把宝剑让伍子胥自杀了。
袁崇焕,因皇太极对这个人极其不放心,使了一招反间计,给袁崇焕扣上一顶“通敌叛国”的大帽子,活活整死了袁崇焕。
类似历史上的著名冤案很多,而且每一个冤案都是被扣上帽子含冤而死,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有这么多冤案?其实除了残暴的皇权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儒家思想的统治。
这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人上千年,且直到现在,儒家思想仍然作为汉民族的主流传统文化在推崇。那么扣帽子现象和儒家思想又有什么关联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儒家思想是一种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文化理念,也就是说,人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于两个点——对或者错,其实从思想上来讲,这是一个好的理念,但是往往儒家思想都会被历代帝王所利用,用来统治底层人民,以及巩固自己的政权,堂而皇之的就有各种冤案层出不穷了。
对与错的观点,对皇权统治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老百姓饱受清廷的压迫,民不聊生、饥荒遍野,老百姓已经无路可走,被迫走上了反抗之路,但是皇权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就给太平军扣上了“毛贼”、“粤匪”等帽子,对太平天国实施各种打压。
其实不管是哪个朝代,皇权为了其统治地位,所使出的手段都是一样的,都习惯性的给人扣以各种“贼”的帽子,比如“某某贼、某某寇”等等,这种扣帽子行为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实施高强度打压的行为。孔子在《春秋》中说过:“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孟子也说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孔子还说过:天下之“大义”:以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乱臣贼子”畏惧。这种思想其实就是灌输君与臣之间的忠诚关系,即臣必须要忠于君,如果不忠,那就是“乱臣贼子”。先不论这种思想的好坏,但什么是忠,又何为不忠?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界限,所以,忠与不忠都是由皇权说了算,进而,当皇权想要打压谁的时候,就往往会利用儒家思想给对方扣上不忠、贼子等帽子。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想根源,其实是要维护伦理观念、社会秩序,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以达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大同观,维护君主制,和平统一天下的一种大义思想。
这种思想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无神论,无神论的结果就是让人性不受监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思想就容易被统治者拿来执行双重标准。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君君臣臣,乱臣贼子可俱”的观念,在古代帝王家,有几个当权者没有打破这种思想呢?比如说,明朝燕王朱棣,他以朱允炆要“削藩”为由,杀进京城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成为“明成祖”。纵观这上下五千年,有多少皇帝是和平退位的?那么这矛盾就来了,儒家思想不是说君是君、臣是臣,臣必须要忠于君吗?否则就是乱臣贼子,那么为什么向朱棣这样的人还会顶着“乱臣贼子、反贼”的帽子来篡位呢?其实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无神论,带给人的双重标准——即,你给我扣帽子,我也可以给你反扣帽子,君说臣反,臣也可以说君是昏君、搞谋杀,那么当臣给君反扣帽子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发动兵变,夺权篡位了。
这就是人性不受监督的情况下,任何规矩都可以被拿来做不同的解读。除此之外,儒家思想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这种对与错的观念,本身就带着一种立场色彩,无论站在谁的立场,好像都没有错,所以君给臣扣帽子赐死也好,臣夺权篡位也好,站在个人立场来讲,都是对的,历史上很多事情根本就说不清对错,比如袁崇焕,比如袁世凯,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说法。
换个角度,如果儒家思想被加以“有神论”,我想这个事就好办的多——比如说,当君要处死臣的时候,君的内心就会升起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他内心的“神”,臣要造反的时候,同样也会升起这种恐惧,也就是说,罪恶源头从个人角度就有效的制止住了,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坐下来谈合,避免发生悲剧,所以你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种观念,并不被帝王所推崇,因为一旦人的心里有了神,就很难再接受皇权的统治。
一个国家的体制决定着信仰,信仰产生文化,文化影响人性,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现在,我们还被这种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思想所影响着,所以,扣帽子的问题除了是皇权的专利之外,在民间也是备受推崇——因为一个国家从上层就是歪的,底下它怎么可能是正的呢?所以扣帽子的行为在民间压根儿就没停止过,反而是愈演愈烈,虽说我们汉族文化曾经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断层,可儒家思想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仍然是没法改变的。
离我们最近的年代,扣帽子最严重的时期,恐怕就是那十年的动荡了,在那十年里,有多少人是因为被扣了帽子而含冤死去的?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扣帽子现象发生,这归根结底,还是信仰的问题——前面提到过,人生下来本性非善也非恶,它是天使与魔鬼并存的,如果有信仰,就会有心中的神压制着魔鬼,展现出来的是天使。如果没有信仰压制着,那展现出来的就是魔鬼,因为任何东西被压制久了,都会瞬间释放、爆发,而那十年动荡,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新时代成立初期,大家把领袖当成了神,其实从某一种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虽然愚昧无知,虽然穷得叮当响,但是幸福指数是很高的,这就是领袖神带给人们的信仰精神。突然有一天,社会上的一些公共知识分子提出了一些建议之后,这位神立刻就警觉了,立刻就给这些公知扣上了一顶“资本主义要复辟”的大帽子,然后就发动了这场斗争——他告诉人民,有人要“薅社会主义羊毛”,“第几号走资派”,各种大帽子扣得死死的,这时候,神告诉他的子民,我们千万不能让资本主义复辟,为了打倒资本主义,咱们无罪,咱们有理!
从那时起,新时代掀起了一股民主大浪潮,最开始有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民主?于是就有学生问,这个民主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学校里那些见多识广的人告诉他们——民主就是,咱们可以打老师了!
这些人一听,什么?可以打老师了?对老师以往那些严厉的面容立刻就浮现在眼前,开始蠢蠢欲动,内心的“魔鬼”要出来了。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爱、什么是美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无任何带有思想体系的东西去支撑人性,他们只有这一个神,当这位神说:你们无罪,你们有理的时候,这些人心中的魔鬼就出来了,他们认为——民主就是,一切以我为核心,只要和我意见不统一的,那就是贼,就是寇,我就有权利将他打倒!
于是,他们首先攻击的对象就是那些老师、知识分子,他们认为知识分子都是在薅社会主义羊毛、走资派,而我们是无产阶级,这是绝对的敌我矛盾,就开始各种打压、批斗,甚至被冤死的比比皆是。
没有信仰的无神论,是多么可怕!虽然那动荡的十年过去了,可扣帽子的精神却延续了下来,因为对与错的观点仍深深的影响着当代中国人。
其实,儒家思想不光有对与错的概念,还有一种观点叫做“中庸之道”,何为中庸之道?用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应在好与坏之间取一个平衡点,寻找一个最佳方案,避免各种极端的冲突。
有位学生子贡曾问过孔子:“子张贤还是子夏贤?”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这段话是《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交流,就是说过分的好也不行,过分的坏更不行,我们一定要在好与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来面对那些没有办法分辨对错时候,所用到的一种思想理念。但是很可惜,这种中庸的思想是不利于皇权统治的,所以从古至今也很少有帝王推崇这种思想观念。
时至今日,人们仍被对与错的道德观所深深影响着,所谓的“中庸之道”几乎无人理解其精髓,所以,扣帽子的行为始终在延续着,对与错的观点是一种立场,那么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的人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八十年代有一群追求潮流的小青年,喜欢烫头、穿喇叭裤,就被人称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因为那些喜欢扣帽子的人并不懂什么是潮流思想,所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你和我不一样,你就是错的。
关于扣帽子的词汇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小年轻当众谈恋爱,被人说成不要脸、下流、没家教;出国旅游、移民、留学的,被说成“卖国贼”,科学家到国外学习,叫做“里通外国”,看外国报纸,收听国外音乐,喜欢国外文化,叫“洋奴”,某个官员自杀了,那么一定是“畏罪自杀”。
网上有一些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小孩子,被人生生的扣上“精日分子”的帽子,去日本旅游,被骂“大汉奸”,对不起先烈;当你的朋友和你的敌人走得很近的时候,你就会给他扣上“被敌人收买了”的帽子;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事,表面行为很难理解的时候,就会被扣上脑残、智障等帽子。一切的一切,只要与我的观点不符合,他就是错的,并且不接受任何反驳。
关于扣帽子的词语,实在是数不胜数,扣帽子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它随处可见,十个人里面,可能所有人都有扣帽子的习惯,这个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包括我自己,很清楚的记得,我非常憎恨的一位体制内的官员,我的朋友总是跟他们保持很好的关系,被我给扣上一个“跪舔”的帽子,想来真的是惭愧。
在民间也有不少关注政治、时事的百姓,这些人当中有爱国人士、反对人士,甚至反国人士,他们之间因为立场的不同,相互扣帽子的现象非常严重,反对人士一般都会给爱国人士扣上“五毛”、“粉红”甚至“粉蛆”这种带有严重侮辱性的字眼,一些所谓的爱国人士,也经常因为一言不合就给反对人士扣上“民逗”、“精日”、“美分”等帽子,让这个群体之间很难再理性的去讨论。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刚才我提到的,叫做“反扣帽子”的现象,就是说,当某个人身上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的朋友或者家人试图与他沟通,提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但是一旦提到问题的根本处,他就会展现出一种极其厌烦的态度,他对于自己的问题是回避的,封闭的,拒绝沟通的,所以他就会本能的反扣帽子,把别人所提出的在他身上的问题,当成是别人给他扣帽子,以此来拒绝沟通,甚至更极端,这种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除了统治阶层、老百姓之外,当今媒体也喜欢扣帽子,且非常不专业,比如说:在报道一件群体事件的时候,就会给事件参与者扣上“不明真相的群众”,还有一些反映问题的百姓,被扣上“造谣”的帽子,2019年4月8日,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导致多人死亡,在距离爆炸十多天前,就有一位当地民众因散布“化工厂要爆炸”的言论,被扣上“造谣”的帽子给拘留了,但十天之后,证实了事件的真实性。
关于被扣帽子而导致悲剧发生的案例随处可见,扣帽子不仅仅对别人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严重的更是身体、生命上的伤害,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预估的。
我个人观点,儒家虽然是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但是有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一定要解决无神论的诟病,否则是个人拿过来,就会产生双重标准,大到统治者会频繁制造冤案,小到老百姓互相扣帽子,互相斗争,互相伤害,永无止境,那么我们无论再过多少代,再过几千年,仍然摆脱不了这巨婴般的迂腐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