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代第一才子——杨慎
杨慎,1488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祖父和他身边的人,都是清一色的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育,他从小饱读诗书,11岁便能作诗,被称为神童。
21岁那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本来稳稳的第一名,可是在主考官看他的卷子时,不小心把烛花滴到了卷纸上,烧毁了卷纸,考试成绩只得作废。
对自己信心满满的杨慎并没有放弃,过了三年24岁的他毫无悬念地登上了榜首,成为状元,因此步入仕途,担任翰林院修撰。
杨慎是个不讨皇帝喜欢的大臣,他总是率直进言,不管皇帝愿不愿意听取。
明武宗当政的时候,整日巡游,不理朝政,杨慎给他提意见,明武宗十分不满。
明世宗登基后,当时的佞臣宦官张锐、于经犯了死罪,他们向皇上行贿请求宽恕,饶过死罪。明世宗答应免了他们死罪。
为此,杨慎大为不满。利用御前讲课的机会对明世宗说:“依照立法,对于罪过轻的皇上可以免于死罪,但是对于罪大恶极的奸臣、佞臣是不可以心慈手软的。”
明世宗听了,心里当然不爽,但是也没有理由反驳他。只是不想听他讲这些逆耳忠言。
左顺门事血案
这件事要始于明世宗的身世了。明世宗实际上不是明武宗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侄子。因为明武宗没有儿子,所以只能传位给他。
明世宗登基之后,提出来要将要拜其亲生父亲为皇帝,这样的建议遭来了全朝文武百官的反对。按照礼仪来说,应该是让明世宗过继给明武宗作为继子来承继王位,而明世宗却要将自己的生父改成皇帝,这样有悖礼法,为大臣所不容。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因此提出辞职。
明世宗知道在明武宗去世之后,自己登基之前,是由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在整理朝政,所以他想趁这件事情,把属于自己的主权夺回来,以免危及到自己以后的皇帝事业,便答应了杨廷和的辞职。
杨慎当仁不让地站在父亲一边,他继续带领文武百官制止明世宗的行为。
于是,1524年7月15日,炎热的夏天,人们在家里坐着都觉得酷热难耐。杨慎带领着朝中的大臣200来人,在左顺门外一齐跪倒在地上,连哭带喊,向皇帝请愿。
明世宗在宫中听到有人传报:“皇上,不好。200多大臣在左顺门外哭喊着请求您不要为生父设帝位,他们认为此举为有悖礼法,请求皇上明鉴。”
十八岁的明世宗一听,龙颜大怒,“大胆!这群刁臣竟敢阻止朕设封我的亲生父亲。天下人谁没有父母?难道我当了皇帝就不能为他们设帝位吗?”
这时旁边的张璁说:“皇上说的极是,臣以为皇上把父亲封为帝位,完全做得对,是他们这些人不把皇上看在眼里。您要是这时候放松了,以后朝中他们可就更要放肆了。”
明世宗本来刚开始看200多人反对,他还有点心虚,这时一看有人给他撑腰,立马挺直了腰杆,说:“到底谁是皇帝?我在位一天,就由我说了算!来人!把那些闹事的给我抓起来!”
当即就有卫兵去把请愿的几个大臣抓起来,杨慎看见来势不对,他缩在人群里,没有被抓去。其他官员一看皇帝动真格儿的了有些胆怯,想退缩。
这时,杨慎在人群中又喊了一嗓子:“皇上,请求皇上千万不能有悖礼法,否则我们无颜去见先帝啊!”说完便。
杨慎在酷日底下,穿着官服,满脸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往下流着,一边扯着嗓子撕心裂肺地哭起来,一边捶胸顿足,宛如戏精上身。
他这么一闹,群臣又有了主心骨,又跪在那里哭喊成一千。
明世宗拍案而起,“我就不信了,治不了几个文臣。来人!把以杨慎为主的那几个都给我抓起来,廷杖伺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