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很少对一些非生命的东西产生共情。
人一般产生共情的都是和他一样的人,有的时候也会对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产生共情。
而人和那些动物是怎样让共情发生的呢,一定是他的经历,也就是故事。
你大街上看到一条一动不动的狗,不会产生任何的共情,但当你知道这条狗的主人早就死了,而这条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总在同样的时间,在这里一动不动的等待着,曾经下班的主人,那么有很大一部分人就会产生共情。
如果想抓住别人的注意力,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甚至不需要多么的绘声绘色,只要它是个故事,就一定会有人会为它共情。
2
我们开始一场演讲,不是来给别人说故事的,我们是来说我们自己的见解的,说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发现,说着那些他们不了解的真知灼见。
但这些东西真的不会有任何的人喜欢,除非是存心来挑毛病的。
因为这些晦涩的概念和理论,没有故事。
3
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里说过这样类似的一句话,我不喜欢用比喻的方法,因为比喻一定会存在误差。
讲故事就是最大的比喻,讲故事也一定会有误差。
不是所有复杂深刻的理论,都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表达的,可是如果一个故事又跟上了冗长得多的概念,那么人的注意力就会被故事吸引,又被理论推开,那这种矛盾的场景我们该如何破解呢?
4
用奇妙的方式提出问题。
理论是灰色的,但理论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史诗。
在这个过程中鼓舞着研究人员不断往前行的,是那极度不被满足的好奇心,而如何把这样的好奇心传递给听众,就成了演讲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5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代换的方法。
我们都听到过太多乏味的演讲,也听到过许多有趣的演讲,而几乎所有有趣的演讲,都会替我们问出我们极其想知道的问题。
我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这些问题都是精心设计好的。
演讲者在最开始的时候想的,可能根本不是这个问题,但是他发现稍微把问题转换一下,转换到离我们生活很近的范围,我们就会更愿意去探究它,也更愿意去听听他是怎么解决这个切实关系着我们自身的问题的。
6
在演讲中故事很重要,但故事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适用于在一开场极快的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但是随后引导整个演讲的,就是那些被精心设计过的问题,那些问题是架起演讲者和观众的桥梁。
所以在一场演讲开始之前,你一定要问问听众是谁,他们和我你之间,最有可能发生联系的,是哪一个特质,根据这个特质来设计问题,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可以说好的问题决定了一场演讲的胜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