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词的女儿 白发的先生——叶嘉莹

诗词的女儿 白发的先生——叶嘉莹

作者: fcb12615e0bc | 来源:发表于2024-11-23 21:14 被阅读0次

诗词的女儿

白发的先生

——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

能被人尊称为“先生”的女子,必然不同凡响,叶嘉莹先生便是其中一位。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这些头衔并不足以概括叶嘉莹用一生深耕诗词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贴切的,其实是大家对她生动的形容——“诗词的女儿,白发的先生”。

不久前,为了庆祝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南开大学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近200位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传承与弘扬,以学术研讨交流的方式向叶嘉莹致敬。

百岁高龄的叶嘉莹亲临会场,讲述自己的诗词人生与诗教情怀。她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她是诗词的女儿

长相思兮长相忆

短相思兮无穷极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旧式四合院内。童年时,父母便通过背诵诗词的方式教她识字,而旧学修养很深的伯父叶廷又,也常与侄女谈诗吟词。如今大家听叶嘉莹讲课,往往觉得她的吟诵最具特色。殊不知,很难掌握的平仄声律,她从幼时便已熟知。

在她考入中学后没多久,“七七事变”发生了,沦陷区的生活苦不堪言。1941年,她在战火纷飞中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攻读古典文学专业,跟随著名作家、理论批评家顾随先生学习“唐宋诗”,并深受顾先生赏识。

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叶嘉莹便离开了故乡赴南方结婚,从此开始了一生的漂泊。从北京到南京,从台北到波士顿,从密歇根到温哥华,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她教授中国古典诗词的印迹。时空不断变换,始终不变的是她对古典诗词热烈的爱和执着的追求。

1970年加拿大与中国建交后,叶嘉莹便申请回国探亲,1974年获得批准。那一年她回国探亲时,写下了七言长诗《祖国行》,洋洋洒洒两千余字记录自己离开祖国大陆后二十多年间生离死别的经历。

彼时她已在温哥华定居,并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工作生活条件优渥。但当她1977年再度回国探亲时,得知祖国向海外游子张开了怀抱,便立刻萌生了回国的念头。1978年,叶嘉莹写了一封给教育部的申请信,信中诉说了她想要回国教书的热切愿望。暮春的傍晚,她走到街口去投寄这封信时,思乡之情一下子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两首绝句。其中一首《向晚》这样写道: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1979年,叶嘉莹收到了教育部的回信,批准了她回国教书的申请,并安排她到北大教书,于是叶嘉莹在这一年春天回到了国内,先在北大教了一段时间,不久就应她的老师顾随先生的好友李霁野先生之邀转到了南开大学。

叶嘉莹出生于荷花盛开的季节,也因此小名为“小荷”。南开吸引她的除了李霁野先生的邀约外,还有南开大学校园内马蹄湖的一片荷塘,以及由这片荷塘衍生出来的一种精神和风骨。

彼时,南开大学的校长是著名化学家杨石先教授。叶嘉莹还记得,1979年去南开大学报到时,一见面杨校长就送给她一册精美的线装李清照词集——原来杨校长也是极爱古诗词的。后来她在南开大学讲课时,杨校长夫妇也经常来课堂上旁听。“理科出身的校领导对古诗词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修养,实在令人钦佩。”叶嘉莹说。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大楼建成后,一天,叶嘉莹到马蹄湖边去散步,当时已是凉风萧瑟的秋天,面对着“菡萏香销翠叶残”的景象,她虽然也不免有自伤迟暮之感,可是想到研究所已经建成,而且又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心中也有一种欣幸感激之情。于是她即兴吟成了一首七言绝句,诗曰:萧瑟悲秋今古同,残荷零落向西风。遥天谁遣羲和驭,来送黄昏一抹红。

2013年,在南开大学举办首届荷花节之际,叶嘉莹专门写了一首小诗来感慨自己与马蹄湖的缘分。诗中写道: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叶嘉莹说,诗中的“永无乖”包含了三重意愿:其一自然是表示她将长久以此为家而不再远离;其二暗喻着她将以湖中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厉,永无乖违;其三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喻,那就是她对青年学子们的祝愿。“诗虽不佳,但那确实是我真诚的一片心意。”叶嘉莹谦逊地说。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对她而言,诗词早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她身上呈现得淋漓尽致。一提起叶嘉莹,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她身着一袭长裙站在讲台上娓娓道来的优雅风姿,以至于很多人都说:“叶先生站在那儿,就是一首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的女儿 白发的先生——叶嘉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naj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