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初给儿子有意识的看书,是因为孩子断奶后一度靠动画集中注意力养瞌睡,本来十多分钟的动画就能成功让他睡觉,后来延长到近半小时。意识到此法前门拒狼后门引虎后,我开始为孩子买一些书看。当时并不知道绘本究竟是什么概念,给孩子选书也没有什么章法。后来同小区的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分享大V店的绘本资源,算是让我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让我开始了亲子共读的绘本之旅。
一开始买绘本,目光主要集中在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品上,想着“大品牌”总是信的过的。入手后的书,有些自己看着都觉得有些艰涩。并不是故事多复杂,而是通过很简单的故事阐述很深刻的哲理,寓意很深。很多作品孩子在接触的时候并不能引起兴趣。毕竟刚开始系统接触绘本时孩子还不到两周岁。
一些无字书就不一样了,看图说话对孩子来说,是比文字更直观的体验。像《十朵小云》、《小红鱼》、《我的狮子》、《咣当先生》都让孩子爱不释手。 最初入手的那套《小熊绘本》更是低幼宝宝打开绘本世界的一把好钥匙。画面干净简单,内容浅显易懂还实用,非常适合刚刚开始接触绘本的小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头看之前买过的“大奖绘本”,接受度就高了很多。每次与孩子一起读,对于成年人也是一种“洗礼”,像《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勇气》,读着总有强烈的心灵震撼!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入园前,特地上了一段时间的早教课。在一次早教课上,我发现,儿子在描述老师手中的积木时,一直描述的是颜色,即便老师往形状上引导,他也很难扭转关注的角度。我意识到,孩子的思维方式似乎倾向于感性方向了,回来后立马入手了一套百科类的绘本——《拉鲁斯低幼小百科》。这套绘本成功填补了孩子百科类绘本阅读的空白。内容涵盖孩子感兴趣的很多面,并且还有贴纸部分增加趣味。后来又陆续入手了以漫画形式讲科学的《儿童百问百答》、充满趣味想象又链接现实的《脑洞大开》,直到最近的《从粒子到宇宙》和《小小机械师》,可以说再给孩子买书时,自己选书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绘本的阅读指向性和功能性也越来越明确。入园前看的《我不想离开你》、《魔法亲亲》、博恩熊系列里的《去上学》;歪歪兔逆反期教育系列、逆商教育系列以及玩转数学3+;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系列4辑绘本等等,方方面面的绘本家里多少都有了存货。
从最初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看书(过去无意识的也接触过一点点,不算在列),到他在固定的时间自主要求看书,大概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当有一天他自己拿着绘本坐到床上要求我给他读的时候,我知道他开始形成阅读习惯了。
说起阅读,在现阶段而言就是亲子共读。因为一本《为爱朗读》,我期望着也能将这样的共读尽可能的坚持的久一些,再久一些。如大V店创始人哈爸说过的,亲子共读并不是以教孩子什么为最终目的的。如果平时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读再多遍的《魔法亲亲》《我不想离开你》也没有用。对于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看再多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绘本,也比不上父母长辈的精心看护。
亲子共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父母与子女共享的那一刻和谐宁静的相处,在于在每一次的共读中建立起的亲密的链接,在于给彼此留下的,属于爱的,共同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