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不知是因为牙疼睡得晚,还是睡得晚而上火牙疼,反正一晚上就没怎么睡踏实,越睡不着,感觉牙越疼,越疼就越睡不着,窗外呼呼刮着风,夜凉似水一般洒在脸上胳膊上。我干脆披了件薄羽绒服,起来地上来回走着,牙似乎不怎么疼了。走着走着天也就亮了。一晚上的折腾,这个难受啊,草草弄了口稀饭,下去做了核酸,给儿子顺带买回早饭,他吃了写没有完成的作业,我实在支撑不住一夜未睡带来的疲倦,吃了药,倒头去睡,一开始还是睡不着,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 ,睁开眼时,已经临近中午,十一点半了。
这一觉踏实的睡,一下子眼清目明,头脑清新,拾掇起被子,就开始准备午饭,精神是好了很多,牙也不疼了。作息一旦乱套,身体跟着出毛病。
“饿了吃,困了就睡”,佛陀说这就是修行,而且就是修行生活的最高境界,真是一点儿不打诳语。
佛祖并不是高高在上,让人高不可攀,他其实就是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达到了佛的境界,把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完,醒时做醒时的事,睡觉就去睡觉,不着情绪,无挂碍。那么我们一般人是否也能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提升境界呢?又如何通过生活的修炼提升境界呢?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僧人能够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各项戒律、境界就比一般凡夫高了,就能循序渐进修得佛法真谛,做到真正的皈依,我们经常说的成了得道高僧。

普通人贪图生活享乐,是不管什么戒律不戒律的,只要不受惩罚,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穿,什么都敢做,即使可能受惩罚,也是敢吃、敢穿、敢做的,要不然违规、违纪、违法的现象就不会这么多了。这种自我放纵的做法,好像一股浊水,哪儿低就往哪儿流,一点境界也没有。当然这不是说每一个人,而是说有些人。大部分凡夫还是有一定自我约束力的,只是约束力不够强罢了,所以叫作凡夫。如果约束力很强,就不是凡夫了。
但是想要比凡夫做得更高级一点儿 ,又如何更上一层楼呢?生活中处处有禅,日常的点点滴滴给我们启发和引导,能不能领悟,这要看各人的悟性和自制力了。看到老人行动不便,我们上前搭把手;楼道太脏,动员孩子一起打扫打扫;冬天大雪后,和邻里一起锄雪通路,方便大家出行办事儿;给环卫工人递杯热水暖暖身,留一个真诚的微笑不多余;给忙碌的医务人员道声谢,感谢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夫妻吵架主动认个错,朋友误解少挣一回理;朋友亲人有难,多出点儿力,伤人的话不说,贪小便宜的事不做,多见别人好,少揭别人短,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凡事在一悟字儿上,看看下面这个片段,或许能给你我一些启发:
有一天,佛陀刚刚用完午餐,一位商人来请求他除惑解疑。佛陀将商人带入一间静室,十分耐心地听商人诉说自己对往事的追悔和对将来的担忧。
商人讲完了,佛陀温和他:“你可吃过午餐?
商人点头说:“已吃过。”
佛陀又问:“炊具和餐具都收拾干净了吗?”
商人忙说:“是啊,都已收拾干净了。”佛陀默然不语。
商人急切地问:“您怎么问我一些不相关的事呢?请您给我的问题一个正确答案吧!”
佛陀微微一笑,说:“你的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过了。”
商人带着一脸疑惑离开了。过了几天,他终于领悟了佛陀开示的佛理,来向佛陀致谢。佛陀这才对商人及众弟子说:“谁若对昨天追悔烦恼,对明天忧愁妄想,他将成为一棵枯草!”

那么,佛陀向商人开示的佛理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一些事情的发生,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而然;一些问题的解决,就像吃了饭要洗碗一样,理所当然。只要恬淡地看待自然而然的事,悠闲地解决理所当然的问题,何必对可能之事、解决不了的问题想得太多呢?
不能多想,更不能钻牛角尖儿,像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慧海禅师,问他,你这是在用功修道吗?慧海禅师回答说是在用功,那怎么用功呢,就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话不多说,就这么几个字,真能在这样合适的时候干适合的事,还真不容易。希望我们在日常中不断地体悟理解,尽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把人生的这出戏演好,该干的事去认真做,不该做的不妄想也少纠结。
天又近傍晚,日头已经跌落西山后,该准备着做饭,今夜我想我能睡个好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