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孙珑儿
9月24日凌晨,《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吐槽了《江湖儿女》。
从微博中“负能量”、“善恶观”、“臭豆腐”、“灰暗镜头”、“平庸故事”等措辞可以感受到胡总编对这部电影极度不满的情绪。
随后,《江湖儿女》的导演贾樟柯对胡锡进的评论进行了回应。乍一看并无激烈言辞,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其实“贾科长”的内心是极为不忿的。
有人说,贾樟柯太“小气”,既然拍了作品,就该经得起评论,哪个导演没挨过骂?再好的电影也挨过批评,其中也不乏胡锡进这样的媒体人。如果导演都像他这样小气,那岂不是要乱套了?
诚然,每个人都有对电影评论的权力,这与身份无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何种感受都可以自由地抒发出来。然而对于评论失当之处,作为电影导演自然也有解释与反驳的权利。
从胡锡进的评论来看,其思想中透露出一种特殊时期样板戏的标准。电影必须要传达正能量才算是好电影,然而关于“正能量”,并无一定之规。胡锡进看这部电影是“灰暗压抑”,但其他人未必会有如此感受,抑或是从这种“灰暗压抑”中获得一些思考,甚至获得正能量,那么又怎能断定其不具备“正能量”呢?
另外,胡锡进对“鬼片”透露出一种鄙视的感觉。但是胡锡进所谓的“鬼片”是怎样的标准呢?要知道,恐怖片早已成为受众广泛、形式多样的片种,其拍摄手法也愈加新颖。有科学研究表明,恐怖片可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鬼片”即是恐怖片的种类之一。胡锡进将“鬼片”比喻为“散发负能量的鸦片”显然不够客观。
至于后面将《江湖儿女》比喻为“臭豆腐”,号召观众不要买票则更暴露了其言论的片面性。作为《环球时报》的总编辑,其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是相当大的,就这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这种消息,对于被评论的电影本身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当然胡总编本身可能并无此意,但作为媒体人发布评论应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客观和理性,而不是以一己之好恶,凭一时之情绪对某部作品进行主观色彩太过强烈的评论。
所以说,贾樟柯的回应是应当且适当的。他在回应中很好地指出了胡锡进言论的不当之处,并且给予了细致的解释。而胡总编当时是因在节假中难得的休息时光去看了电影,有情绪压抑也可以理解,在看了贾樟柯的回应之后,胡总编也诚恳地承认了对《江湖儿女》评论中的片面之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胡总编能够意识到不足并勇于承认,同样是是非常值得赞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