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静静地翻书,细嚼慢咽地吃饭,喝白开水,不再嗜睡也不失眠,我就这样沉默着,沉默着,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沉默下去,我希望是这样。
时光好像一下回到童年。
我是那个抱着一碗饭到处游走的稚童,和蚂蚁对话,看着小鸡仔互啄,和小狗玩闹。偶尔,仰望星空,神游,发呆,走神,静默,安静得不像个男孩子。
那时,一份饭既是粮食也是零食。
饿了吃,馋了吃,无聊吃,开心吃,伤心也吃……大口吃,小口嚼,嚼着嚼着,饭就成甜的了。好像所有的事儿都可以被消化掉,都化作甜的,甜在心田。
还记得,小时候最高记录是一餐吃五碗米饭,当时还没有什么菜(小时候家里穷,也就饭还能吃饱)。就嚼着米饭,从这里端到那里,走到哪吃到哪。中途去盛饭的时候头脑里还有余味,余味悠长。
现在我知道,那余味的名字叫期待,也叫思考,更叫童真。
长大后,好像就不怎么爱吃饭了。这个变化可真大。变得爱喝汤、喝咖啡、喝酒、喝茶、喝牛奶;爱吃糖、吃巧克力、吃辣,爱吃不用咋嚼的东西;牙齿也渐渐不好了,胃口变小、变差,吃什么好像都没有味道,再爱吃也还是没能进入心里。
如今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开始有些怀旧起来了,而过去爱的,一下子好像都戒了。又开始爱上吃饭,也爱在吃饭的时候想东想西,又或一边翻着书一边细嚼,我又觉得饭是甜的了。如今又变得爱喝白开水了,白开水是有香味的,不知是焦味还是水本身是甜的,又或者胃口太淡了反而能体味到甜。
开始,我也曾怀疑,会否是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呢?过去的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子的。但,能买得起且触手可及,只要掏钱,只要拿到手里,就可以再次拥有它,我知道是这样的,不过我却并没有这样做。我只是看着,走开,缅怀片刻,然后会走马观花般,不再回头。
当然,再看到以前喜欢的东西,也还是会停留,可就是再没有想要的心情。就像渐渐的,变得越来越没有说话的心情一样。
好像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像也不必说什么,仅仅听着就很好。好像别人已经替我说了我想说的,又或我压根没想要说的了。
我就看着,听着,感受着,无所期待,无所求。
就像前几天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也许,什么都会越来越好,也许,什么都会越来越坏。但,什么都没什么。”
是啊,什么都没什么。
能吃饱饭,能有白开水喝,闲暇时还能翻翻书,不功利地看书,这不是说我知足或其它什么。不过是渐渐明白,饭吃下去肚子会饱,多喝水总没错的,翻翻书则纯粹是享受,触发思考也好,只是看着也好,哪怕就当多认识几个字几个词,然后借助它们引我神游、发呆、恍神、沉默。这让我觉得很好,很踏实,很安宁。
浓处味短,淡中趣长。如果人生本就没什么意思,那就没意思地活着,活着也没什么意思,那就再多活些时日。如果一生都没意思,毕竟也是一生。毕竟,说什么有意思没意思的,也挺没意思的。
兴许,就像苏格拉底说的:“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我不过是省略了那些过程,早做决定罢了。谁说什么就一定有意思,谁说有意思的一定得是谁,谁又说什么是有意思什么又是没意思呢,恰恰是没意思的时候,顶多也只是没意思本身而已。又还能没意思到哪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