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群里一句话,引发了一些交流,忍不住,要说几句。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
朋友的女儿读二年级,天使一枚。成绩优秀、想法独特、语言和情感表达、社会适应与互动能力,相当了得,就连成年人都要为之惊叹。
在幼儿园时,妈妈问她生日时觉得爸爸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比较好?她说,爸爸爱妈妈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上小学的她,临睡前跟妈妈说,妈妈,我要去上课了。“这么晚了,上什么课?”“想你的每一刻。”
“妈妈,你知道我最喜欢什么蛋?”“无菌蛋、流心蛋?”“都不是,是你的脸蛋。”
像这样的片段,是朋友家亲子互动的日常。
就是这样的天使一枚,前些天睡前录了个视频,大致意思是组织全班同学抵制老师布置作业,看似投票很民主,对于没有投票同学的对话,让其...,过程中的煽动、鼓励、隐含的小威胁、激励...简直了,领导力天赋绝不是一般。
大家就视频纷纷留言反馈,狠狠地乐了一波。
然后,无意间的一句话,引发了一个新的话题。
朋友说:娃不怕我发班主任,只怕我发给跟她互相喜欢的男同学......
然后,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群友甲:“我能问下几年级么?这么小开始喜欢是有遗传基因么😂?”
朋友:“现在二年级,一年级就开始互相喜欢了,她和那男生分别是班上最受欢迎的男女同学,还是那男孩的妈妈告诉我,说她娃很喜欢我娃[汗]说我娃表扬他一句,那孩子能在家里高兴半天”。
群友乙:“我的天 , 现在才几岁就懂这些了......”
群友甲:“我也这么认为,我这认知又该迭代了🤦♀️”
朋友:难不成我们这里的孩子比较早熟😱
看到这些对话,我没忍住,来了一段。
看来我需要普及一下😝
小屁孩儿之间有真正的爱情吗?答案是:有。好吃好玩的,只想和ta分享;被Ta照顾或表扬,满心欢喜;看到Ta遇到问题,着急相助……
只是此爱情非彼爱情,他们就是彼此的喜欢、认同和欣赏,超过所有其他同学,很真实,很单纯。就像5岁左右的孩子到了婚姻敏感期,会跟你说,我想跟**结婚(爸爸,妈妈,老师……)。他们就是表达对这个人的喜爱或最爱。
孩子经历婚姻敏感期或有喜爱的同学,这个过程是孩子了解异性,练习异性相处的好时机,也是孩子发展很好很健康的表现。
所以,哪怕是小学高段和中学生,我们也认为,早恋=早练。随着他们认知水平和自我成长的变化,喜欢的对象也会发生改变。可能最初是学习好,后来发现脾气也很重要;可能最初认定长得帅,后来意识到上进更重要。显然,当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对于选择另一半就有了很成熟稳定的判断。
So,不紧张,不强化,顺其自然。有机会,可以带孩子走进“儿童性教育”课堂,科学建构生命观、恋爱观。
很庆幸,我在二十年前就了解到胡萍老师的“儿童性教育”主张,《善解童贞》里的故事和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又有一个机缘邀请到胡萍老师给学校的孩子和家长们开课。
过去了十好几年,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个画面——在家长休息区,有爸爸看到课程海报,表示极大的不理解和质疑。也很感恩,当时的几场活动,都满员满座。爱孩子,大多父母是认真且谦卑的。
当然,最幸运的是,这个过程,对我是很重要的认知升级,以至于在后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此类问题和话题,从容、淡定。
话说咱那群,因为我那几句话,又引发了一波互动。
“无证驾驶”,还真别说,过去的我们就是如此。
懵懵懂懂、混混沌沌,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就这么过来了。
没毛病,没问题。过去的环境,人少车少,今日已完全不同。
过去,我们哪个孩子出门玩锁门上防盗啊,都是敞开的。哪个孩子出门玩父母牵挂嘱咐,都是饭点睡点了没回来,院子里吼几嗓子。😂
现如今,今非昔比。
调研数据显示,现在95%的孩子在父母和他们探讨x问题前,就已经在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甚至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
问题是,什么渠道?怎样的画面和语言?是否科学、安全?给孩子什么样的引导?想想,都可怕。
无知只能让问题更多发生、更难解决。
避是被避不开的,所以,胡萍老师说,对于孩子提出x话题,有问有答,不问不答,在不同年龄给予这个年龄需要的信息。
不提前给予,不过度给予,更不能不给予。
因为朋友的一句话,群里的宝爸宝妈和宝贝们已经在上周开启了胡萍老师“善解童贞机构”的课程。
虽然因为疫情,调整为线上学习,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结果,我还是觉得,很喜悦、很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