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释放法简明课程_20181001国庆版(二)

释放法简明课程_20181001国庆版(二)

作者: 挤挤地铁就怀孕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23:14 被阅读0次

    ◆ 1  寻找真正的自由

     
      每个人,只要愿意,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自己如影随形的不自由。
      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我们也无法突破某些规律的限制。比如自己与亲人的生老病死。
      我们通常都会把自由理解成为所欲为,但这样的自由显然无法完全地实现。我们最多只能实现极小部分的自由。
      这个想法,让我们开始泄气。
      我们渐渐觉得活着只是一个无聊的过程,渐渐习惯为了打发无聊,肆意地挥霍时间。
      而真正想要知道真相的人,唯恐时间不够用。
      “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莫据目前。”
      这是《景德传灯录》中的一句禅语。
      身体,是我们最大的限制。
      试着深入地观察自己,你迟早会发现,自由,只是你以为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其实一直都没有的东西。大部分时候,你甚至连想什么的自由都没有。
      除非你认识到这一点,否则你永远都不会自由。
      活着,是一次精彩的探险。
      你是在极度的限制之中找到真正的自由,还是入宝山而空回,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

    ◆ 2  如何避免迷路

     

    ◆ 2.1  保持质疑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一句话,哪怕他好像很懂的样子。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你必须亲自去验证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因为某个人说的话里有一些能经得起验证,就盲目地相信他剩余的那些话。
      即使他说的话,99%都已经得到证实,也不等于剩余的1%也必定会得到证实。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 2.1.1  高效思考

     
      人的思考,归纳起来有三类,“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办?”
      最有效率的思考,思考“是什么?”
      比如,“幸福是什么?”“智慧是什么?”
      你对人事物的认知,圈定了你能够深入的范围。
      比如,如果所有的人都认为“食物只能填饱肚子”,而你发现“食物可以影响人的健康”。你就开启了一个新领域。
      知道了“是什么?”你自然会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当你解开“我是什么?”这个终极疑问,你就消除了所有的困惑,所有的烦恼。
      差一点的思考,思考“为什么?”
      它可能会把你引向“是什么?”但也可能会把你引向“怎么办?”
      最差的思考,思考“怎么办?”
      除非你解开“是什么?”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解开“怎么办?”

    ◆ 2.1.2  正视信仰

     
      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渴望最美好的存在。
      感性上,人们隐约能够触及的最美好的存在,是爱。
      理性上,人们隐约能够触及的最美好的存在,是真理。
      无论是爱还是真理,都无法通过语言或者文字加以准确描绘。
      勉强来说,如果爱与真理可以化作人形,那就是神。
      如果爱与真理可以化作物象,那就是道。
      真正的信仰,信仰神或者道所指代的爱与真理,不具有破坏性。
      信仰一旦被扭曲成为对神或者道的盲目崇拜,就有了破坏性。

    ◆ 2.1.3  不论输赢

     
      《大般涅盘经》里有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大意是说有一个国王,找了几个不知道大象长什么样的盲人,让他们去摸大象。
      摸到象牙的人说大象长得象萝卜,摸到象耳的人说大象长得象簸箕,摸到象腿的人说大象长得象木棍,摸到象尾的人说大象长得象绳子。
      盲人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但看见过整头大象的人会知道,其实盲人们的答案都没有全对,也都没有全错。对错其实与真理无关,它只是输赢的概念。盲人们并不想要了解真相,他们只是想要分出谁输谁赢。
      真相,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完全版,要么是残缺版。即使你手中的残缺版比所有人手中的残缺版都接近完全版,你赢得了争辩比赛的胜利,你还是没有了解真相。
      拒绝任何一个残缺版,等同于拒绝完全版。
      我们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过程并不比盲人摸象的过程高明。
      我们同样会象故事中的盲人们一样,不断陷入关于输赢的无聊争辩。
      但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最终看见真相。

    ◆ 2.2  保持简单

     
      越是简单的工具,适用范围越大。
      越是复杂的工具,适用范围越小。
      如果你相信存在着一个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这个答案必定至简至易。
      但如果你想要复杂,你看不到简单。

    ◆ 3  意识盲区

    冰山.jpg

      头脑,是所有想法的总合。
      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觉察到的想法,只是这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很少的一部分。这些“看得见”的想法,只占头脑的大约10%。剩余大约90%的想法,都藏在水面下,藏在我们“看不见”的意识盲区里。
      盲区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比如,当我们只盯着左边,我们就看不见右边。右边就成了盲区。但是当我们只盯着右边,我们就看不见左边。右边不再是盲区,左边却又成了盲区。
      意识盲区也不例外。当我们只想看见我们想要看见的想法。我们就等于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意识盲区,把那些我们不想看见的想法,推到了盲区里,成为明明存在,明明一直在活跃,我们却“看不见”的想法。
      意识盲区里的想法,大约占整个头脑的90%。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一生中,大约90%的时间,都被明明存在,明明一直在活跃,我们却“看不见”的想法所支配。就像一个频繁在酒后失忆的醉鬼。
      醉鬼在惹事的时候,其实知道自己在惹事,也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但醒来之后,却总是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狼狈。他们总是完全忘记了自己在惹事时的想法与行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醉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的健忘而又掉以轻心。
      我们也总是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狼狈,总是会想当然地把责任推给外在。当我们总是不肯为自己的想法与行为负责,我们就放弃了自己明明有却不想要的自主权,沦为一个明明不是受害者的“受害者”。
      但只要我们愿意去看清真相,只需要持续的渴望与正确的方向,我们就可以看见在头脑中发生的一切并自由地控制它们。
      为了方便描述,释放法把想法分为基本需求、情绪阶段、感受、想法与行为四种类型。本质上,它们都是想法。比如行为只是现实化了的想法,而感受、情绪阶段与基本需求只是不同豪华程度的想法套餐。
      一般情况下,基本需求隐藏得最深,它就像是树的根。它会先发展出情绪阶段,就像树根发展出树干。接着情绪阶段发展出感受,就像树干发展出树枝。感受再发展出想法与行为,就像树枝发展出树叶。最后我们愿意看见的那些想法与行为浮出水面,闯进我们的视线。
      但只要我们愿意去看见更多,我们也能够直接看见感受、情绪阶段与基本需求。
      当我们的头脑不再有盲区的存在,我们就可以完全知晓并掌控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释放法简明课程_20181001国庆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yqnftx.html